忒有料

古人也有“养老保险”?看看古代皇帝都给老人发啥福利

文/沧溟道人(历史研习社社员)

在当下这个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养老”逐渐成了大问题。其实从古至今,“养老”都是困扰中国人的大事,虽然古人的平均年龄远低于当下,老年人数比现在少很多,但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赡养老年人也不容易。所以,孔子才会把“老有所终”当成“大同社会”的一大标志。

“大同社会”是难以实现了,但这并不代表历朝历代对养老问题没有作出过明确规定。四书五经中的《礼记》就说:“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人要是能活到九十岁,那天子也要带着礼物去看望他。虽说这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但《礼记》中对养老问题的重视,依然深刻影响了以后的朝代。

汉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就下诏说:“民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每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唐朝的规定则是:“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所谓“版授”,也就是给这些老年人封官的意思。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也曾下诏:“贫无产业者八十以上,每人月给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岁加给帛一匹,絮五斤。”和汉朝唐朝的规定有相似之处。

古人也有“养老保险”?看看古代皇帝都给老人发啥福利

这些相关规定,可以说“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这些福利待遇,只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享受,可是以古代的条件,平民百姓有多少能活到八十岁的呢?其次,朝廷的规定非常简单而空泛,具体实施起来,很难保证效果,所以汉唐明等王朝颁发的“养老诏令”,最终往往都流于形式。

那么有没有复杂一点具体一点的养老规定呢?也有,颁布这段诏令的,就是身世传奇、先是被瓦剌俘虏,日后又成功复辟的明英宗朱祁镇。他复辟之后,就曾颁布过一段相对来说比较详细的养老规定:

一、百姓年龄在八十岁以上的,不分男女,地方官府都要每个月给他们发放绢一匹、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岁以上的加倍。(军民之间有年八十以上者,不分男妇,有司给与绢一匹、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者倍之。男子百岁者加与冠带,以荣终身。)

二、百姓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免除家中一人的徭役;如果没有子女,由当地官府负责赡养。(军民之间年七十以上者,许一丁侍养,免其杂泛差役,无丁者,有司时加存恤,毋令失所。)

三、军户、匠户、厨役等人,年龄超过六十五岁者,准许退休,由家族中其他壮丁替代。(军匠厨役人等年六十五以上筋力衰惫者,许令壮丁代替,听其优闲。)

四、对于“孝子顺孙”、地方官府要给予荣誉和经济奖励。(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有司开具实迹奏闻,以凭旌表。)

古人也有“养老保险”?看看古代皇帝都给老人发啥福利

但是,养老的诏令即使再详细,也存在着“人亡政息”的隐患,没有连续性,所以,为了保证养老政策的持续,明清两朝又推出了国家设立的“养济院”,专门奉养孤苦无后的老年人。

明朝的养济院,在洪武初年就已开设,按照规定,全国各地都应该设立养济院,收养老人,官家每天供两顿饭,每月发给三斗米,一匹布,老年人身死后,国家也发给棺材,并给予安葬。按理说,有这个规定,老年人就不担心养老了吧?也不是,因为这个“养济院”很快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咱们以明朝万历年间,天子脚下的一家官办养济院——宛平养济院为例。宛平县城离北京很近,说是天子脚下也不为过。宛平养济院的规模还算不小,“有公府一所,群房十二连”,但依然没能真正做到“养济”孤老,为什么呢?

古人也有“养老保险”?看看古代皇帝都给老人发啥福利

(宛平县城门)

第一,这里收留老人,并不是随时都可以收,而是非要等到有“大典礼”的时候,才会象征性的收留一些孤寡老人。比如皇上大婚了,收一批老人,皇长子出生,再收一批老人,要是国家正好没有这些大庆典,那对不起,剩下的老头老太太们只能吃闭门羹了。其二,按照原本的规定,养济院的管理应该直接由县衙门负责,但宛平县的县丞们早就对这里疏于管理,一切相关事务,都委派给了县里的地头蛇。这些人哪管孤老们的生活如何,一味的欺上瞒下,好好的养济院,就给这些人搞的乌烟瘴气了。其三,明朝中后期的户籍制度并不完善,一些人便趁机虚报年龄,以求到养济院中蹭吃蹭喝,头发还没白,报上去的年龄已经有八九十岁了,这些人占着养济院的名额,使得那些真正贫困的老年人得不到救济。地方官府若是想清查养济院,地头蛇就驱赶着一群“秽身结衣”的老头儿,聚集在大街上,看见有人过来,就蜂拥而上,“环泣而乞怜”,他们这么一闹,连官府都不敢追查下去。天子脚下的养济院都成了这幅样子,那么全国其他地方的养济院,当然更是不能看了。

古人也有“养老保险”?看看古代皇帝都给老人发啥福利

明朝的养济院是这么不中用,到了清朝,情况也差不多。清朝人的笔记中,曾经记载了一首当时的民间歌谣《京师十可笑》,讲了京城中几种最可笑的东西,其中就有这么几句:“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这里面的“养济院衣粮”,说的就是清朝京城中的养济院名不副实,说是给孤老们发“衣粮”,其实都是走走过场而已。至于清朝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搞的所谓一次性宴请数千名老人的“千叟宴”,就更加是笼络人心的表面文章了。

古人也有“养老保险”?看看古代皇帝都给老人发啥福利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古代王朝纸面上规定的“养老福利”有多么优厚,实际上执行起来,水分都很多,大部分老年人依然不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福利,孔子那“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梦想,在封建王朝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

参考资料:册府元龟、西汉会要、宛署杂记、坚瓠集、大明会典、明实录、礼记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