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一个国王如果被流放,一般来说是很难再受国民欢迎,也极难再回到自己的国家。毕竟变天了嘛,但有一位国王,他在外国流亡近三十年,回国后却受到热烈欢迎,国民称他为国父。 这位悲喜交加的国王就是阿富汗的未代国王查希尔。
在1973年,国王查希尔前往意大利访问,他前脚刚走,他的堂兄穆罕默德·伊德里斯·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皇宫,并给查希尔一条出路:退位,你就可以全身而退。
查希尔最终选择了离开。而他的命运似乎是阿富汗数百年动荡的一个缩影。 阿富汗原本是亚洲一个繁华的国家,在丝绸之路兴起时,它是重要的中转站,唐僧从这里前往西天取经,东西方的物品也在这里交汇。可是,自从航海大发现之后,丝绸之路没落了。驼铃声渐渐归于寂静。但是,另一种声音却响起了,这就是枪炮声。 虽然经济走廊不在,但军事走廊的价值还是存在的。所以,有心称霸世界的强国总把阿富汗当成一个重要的目标,一开始是英俄两国在阿富汗较量。英国退下后,美国接过了棒子,跟苏联开始了新的比试。使阿富汗成为了亚洲的命运转门。 阿富汗夹在中间可以说相当苦。也正因为经受了长期的帝国角力的伤害。阿富汗多半采取中立的外交局势。
比如查希尔。 19岁那年,查希尔在惊恐中当上国王。他的父亲纳迪尔国王在一次活动中被一位学生卡利克开枪打死。其原因是因为阿富汗内部部落的矛盾。阿富汗由很多部落组成,部落之间,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卡利克就来自一个长期受到歧视的部落。 查希尔继承王位后,采取的外交是中立但比较偏向西方的政策。同时,查希尔跟中国的关系也很好,到中国来访问过。 从1933起,他一直干了四十年国王。他在位的时间,说阿富汗多么富裕是不现实的,毕竟是中亚的穷国家,在近代以及以前一直受到英俄等国的欺负,但国内确实实现了和平跟稳定。那时候的老照片,看上去物质并不是很丰富。但经常可以在人民的脸上看到笑容。
但在1973年,一切发生了改变 。四十年的和平既将被打破。推动多米诺骨牌骨牌的是他的堂兄穆罕默德·伊德里斯·达乌德。 达乌德原是国家首相,他跟查希尔国王是一样的,致力于推进国内的改革,但两人的区别是国王奉行中庸,而堂兄首相更激进,国王希望更亲西方,而堂兄认为更应该靠近苏联,因此,这位堂兄被苏联称为红色亲王。 达乌德在当首相时,屡屡跟苏联靠近,这引起了国王的不安。最后,国王查希尔将达乌德撤职。 这引起了达乌德的不满,而在潜伏十年后,达乌德利用堂弟去意大利访问加治病的机会,发动政变,夺取了权力。从而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
但阿富汗却从此陷入了长期的混乱。 执政后,达乌德并没有沿着继续朝苏联靠近的外交道路,反而走了他堂弟靠西方的路线,这引发了苏联的不满。五年后,阿富汗再次发生政变。这一次,达乌德比他堂弟要惨很多 ,他的一家三十口除了一个小女孩之外全部遇害。而紧接着,上台的阿富汗新政权同样宣传要保持外交中立。这让苏联恼羞成怒 ,直接出兵阿富汗,开起了阿富汗的十年战争。
战争结束之后,便是阿富汗的军阀割据以及塔利班的崛起,之后便是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 此时,查希尔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别墅里过着隐居的生活,平时出门品一杯卡布其诺。这也是他后来被人诟病,在国家动荡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的原因。 这其实是挑刺了,不是查希尔不愿意回来,是他没办法回来。一个流亡的国王,没有枪杆子回得来吗?回来了有用吗? 事实上,查希尔一直谋求回国,但都没有找到办法,阿富汗国内的军阀似乎并不欢迎这一位德高望重的前国王。直到美国准备打塔利班,才发现他们需要一个人出来替他们背书,这才想到了在意大利的查希尔,只是这一年,查希尔已经流亡在外二十多年,年纪也在八十开外。政治上不可能有多大的作为了。
但是,查希尔还是回国了,他离开时,阿富汗还是一个虽然贫穷,但国民安定并充满希望的国家,现在却是一个战乱不断,而且看不到结束尽头的国家。 回到国,他受到了国内的热烈欢迎,但最终,他没有试图去恢复王位,而是成为一种团结阿富汗的精神象征存在,被国民封为国父。 查希尔在2007年去世,他被安葬在喀布尔的最高点上,俯视着这座丝绸之路的明珠,静侍着它恢复往日繁华跟和平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