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影视剧中看到日本军人说什么武士道精神、效忠天皇等等。好像,武士道精神是要求武士绝对效忠天皇的。可是在明治维新刚刚获得成功的1877年,竟然有数万名武士、士族们发动反政府的叛乱,最终这些武士们以惨败收场。
而领导这次叛乱的人竟是被称为“最后的武士”、“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西乡隆盛是出身于萨摩藩的武士,也是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倡导者之一,要知道倒幕运动的口号就是归政与天皇,可是西乡隆盛为什么在取得成功后反而发动叛乱呢?这可以说完全是由西乡的性格造成的,而他的这一性格特点也是他在“维新三杰”中最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原因。这一性格就是豪爽大度,而且热爱自己的战友、下属们,他的那些战友,也就是下级武士群体。在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之前,武士们有着从军的特权,也就是说他们只需要打仗,全家的吃穿用度都由政府报销,而维新后,武士们从军的特权被剥除。这样一来,那些只会砍人的武士们就要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统帅近卫军的西乡大量的吸收武士进入近卫军服役以便给他们一条求生之道,可近卫军的编制也是有限的,为此,西乡在自己家门口放了一个钱柜,任由那些生活窘迫的武士们取用。但是他的政治对手们却借机诽谤西乡收买人心。
于是西乡想出了对外扩张之一办法,让下级武士们去侵略其他国家,从新的土地中获取特权和新的资源,这和当年丰臣秀吉征朝鲜的目的完全一致,而且,西乡的目标和丰臣秀吉一样都是朝鲜。政府高层的其他官员们也有征伐朝鲜的想法,不过他们认为不应当急于进攻。而西乡征朝鲜的目的就是给那些失去特权的武士们制造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当然主张在以平民为主的政府军还不具备强大战斗力时,用以战斗为职业的武士们去进行战争。但其他官员们认为应当先以内治为主,在国家强大之后再开始对外征战。因此西乡的观点遭到了几乎一致的反对,最终,西乡和他的少数支持者们落败,无奈的西乡向天皇提出辞呈,并且很快被批准。
西乡回到萨摩藩之后倾尽家资创办了专供年轻武士们学习的军事政治学校,但东京的政敌们似乎对他还不放心,屡屡派出密探前去刺探情报,结果部分密探被学生们抓住。一顿胖揍之后,有一个密探竟然胡扯说政府打算除掉西乡隆盛。愤怒的年轻武士们攻击鹿儿岛的政府军火库,揭开了这场叛乱战争的序幕。当时的西乡并不在鹿儿岛,闻讯之后慨然长叹,但依然义无反顾的回到鹿儿岛和自己的战友们并肩作战,以“质问政府”为名挥军北上,但是由武士和士族们组成的数万军队在熊本城被政府军击败。西乡撤退回鹿儿岛,负伤而死,又一说是在受伤之后剖腹自尽。
1877年,西乡隆盛的大将军衔被剥夺,但是民间同情声浪甚高,明治天皇也曾表示惋惜。1899年,西乡被特赦,并追赠正三位之官阶。由此可见,世界上几乎不存在无条件的忠诚,政府给予武士们特权,武士们以生命作为回报,政府剥夺了武士的特权,武士们发动叛乱也就不足为奇。任何人都不应长期以空头支票来骗取他人的忠诚,当别人意识到这点,必然会做出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