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盘点五个曾经充满想象力却没用的“世界级”武器

美国M388核火箭筒

上榜理由:杀人八千自损一万,拼命也不带这么拼的

如果要评选一款“最脑残的武器”,那么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的M388核火箭筒绝对榜上有名。上世纪50年代,面对苏联强大的装甲兵力量,美国驻欧洲的陆军部队不能不感到芒刺在背。北约国家在经过反复的研究分析和模拟演习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使用战术核武器才能阻止苏联人的进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M388核火箭筒诞生,它无论是辐射、热能、冲击波还是碎片的有效杀伤半径都比其射程更大,其中配用的M28型120毫米火箭弹射程2千米、M29型155毫米火箭弹射程4千米,但其W54型核弹头即便配用10吨TNT当量的战斗部,在150米距离上的辐射量也足以致人死亡(更不要提该弹头还有20吨TNT当量的型号)。换句话说,从M388发射之后到战斗部起爆之前的几秒钟内,根本不够发射人员撤离到安全距离的,使用这种火箭筒是名副其实的自杀式袭击。更要命的是,M388的精度还非常差劲,这使得其在发射后也不见得能达到预期的杀伤效果(发射人员简直冤枉死了)。而且,M388还一点都不便宜,全部2100具竟然花费了5.4亿美元的研发和生产费用(在上世纪50年代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可以说,除了便携性好、可在载具上实现机动发射,M388事实上一无是处。美国军方自然不会不清楚M388的问题,但急于避免引发恐慌的原因,竟然声称M388“最严重的危险因素是不合格的操作者会将弹头发射到较近距离上,如果投射到最大射程根本不会对发射这造成重要伤害,甚至不会立即引发不适反应”。按照美国军方的说法,显然这个世界上根本不会有M388的“合格操作者”。

盘点五个曾经充满想象力却没用的“世界级”武器

美国“阿芙罗飞车”

上榜理由:没人喜欢长的象飞碟、飞起来却比直升机还差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对于“飞碟”有着莫名其妙的执念,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这种“来自外星”的飞行器才是完美的,其中就有英国飞机设计师约翰·弗罗斯特。1952年,弗罗斯特制作了一个铲子模样的飞行器模型,接着又改进成圆盘形的构造。但由于其就职的德·哈维兰公司对这个方案毫无兴趣(一向保守的英国人能对这玩意有兴趣就邪了),弗罗斯特转而向美国空军寻求协助。弗罗斯特忽悠美国人称这种新型飞行器兼具垂直起降和高速飞行能力,结果傻乎乎的美国人信以为真,并在1955年提供了资金支持,找到“靠山”的弗罗斯特立即又从德·哈维兰公司拉来了研制款项。然而,早在采用6台发动机的技术验证平台进行地面试验阶段,弗罗斯特的设计就麻烦不断,美国空军的兴趣也大为削减。偏巧不巧,此时美国陆军又对这种能够垂直起降的新型飞行器产生兴趣,弗罗斯特这才又有了继续研发的。随后,弗罗斯特根据美国军方要求制造了两架VZ-9“阿芙罗飞车”技术验证机,这种碟形飞行器由3台J69涡喷发动机提供动力,而为这个怪物提供升力的则是机身正中开孔之中的直径1.5米的124叶涡轮风扇。为保证飞行中可调整飞行姿态和飞行方向,还在机身边缘开设数个可调整角度的喷嘴。虽然从设计上看,VZ-9的动力系统、升力布局和操纵系统非常完善,然而这个东西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试验效果。1959年6月,VZ-9开始进行地面测试,结果发现该飞行器气动效率非常差劲,随后又在升空试验中失控并发生摆动,经调查原因在于风扇推力损耗严重、结构布局和控制方式存在缺陷。虽然随后弗罗斯特重新设计了控制和稳定系统,然而也仅仅使得其悬停更加稳定,仍然只能贴地悬停“飞行”。在全部经费耗费完毕后,美国军方只得将这个既不是飞碟、也不是飞机、同时还不是直升机的怪胎彻底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盘点五个曾经充满想象力却没用的“世界级”武器

前苏联305毫米舰载无后坐力炮

上榜理由:管子粗不见得就一定能大力出奇迹

上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曾在无后坐力炮领域世界领先。由于无后坐力炮具有对平台要求低、使用限制条件少等优势,很快前苏联的工程师们便开始在这种武器上动“歪脑筋”了。前苏联武器设计师L·V·库尔切夫斯基认为,如果将大型无后坐力炮搬上驱逐舰,将可以使这种中型作战舰艇具备同巡洋舰媲美的火力。随即,他便投入到了舰载无后坐力炮的研发当中,并取得了成果。库尔切夫斯基在305毫米舰炮炮身基础上完成了305毫米舰载无后坐力炮的样品,这种无后坐力炮在同口径舰炮基础上在其尾部加装喷口而成,其全长为12.035米、全重量17.5吨、炮弹重量达到330千克、初速540米/秒、最大射程超过13千米 ——迄今为止,这种口径达到305毫米的巨型无后坐力炮仍然保持着实际制造口径最大、射程最远的无后座力炮的桂冠。1934年9月,305毫米无后坐力炮被前苏联海军安装到了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的“伊贾斯拉夫”级驱逐舰的“恩格斯”号上,该舰标准排水量1260吨,这使得“恩格斯”号成为出浅水重炮舰外同级别战舰中主炮口径第二大的战舰(19世纪末的美国“维苏威号”巡洋舰装有口径更大的三门15寸炮)。按照前苏联的计划,“恩格斯”号将改装5门305毫米的无后坐力炮(舰体前部安装三座、后部安装两座),但最终除了1934年装到舰上的一门外并未进行后续改装。应该说,能够实现在千吨级战舰上安装原本只能配备给几千吨铁甲舰的300毫米级口径舰炮实属不易,但无后坐力炮固有的精度差、初速低、对地射击散步大、穿甲性能差(对于前苏联海军这种奉行把驱逐舰当炮舰用的作战思想的海上力量来说,这个缺陷简直无法容忍)等缺陷,却严重阻碍了其实际使用。最致命的是,由于305毫米无后坐力炮只有当炮尾伸出船舷外才能发射,这使得该炮的射界受到严重限制。最终,库尔切夫斯基在“大清洗”中受到牵扯被判处枪决,而“恩格斯”号则于1941年8月24日在芬兰湾触雷沉没,舰载无后坐力炮的闹剧就此彻底终结。

盘点五个曾经充满想象力却没用的“世界级”武器

德国Do.31垂直起降运输机

上榜理由:能有锦上添花的能力固然是好事,但干好本职工作才是王道啊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联邦德国(原西德)在总结二战时期经验教训、并结合冷战时代安全形势实际情况后,提出建设“全垂直空军”的构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联邦德国不但提出了一系列垂直起降战斗机设计方案,甚至连运输机也打算实现垂直起降化。1959年,德国道尔尼航空制造公司提出了25吨级的Do.31中型战术运输机方案,并很快获得德国空军青睐。随后,估计是看上了Do.31项目的“钱途”,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也加入了这一计划,并且获得了项目预算的“大头”——当时西德军方一共为Do.31项目提供了约2亿西德马克的预算,其中仅向罗·罗采购发动机的预算达到其中的四成。Do.31项目的发展还算顺利,1967年2月进行了首次常规起降,同年12月进行了首次垂直降落的试飞。为实现垂直起降能力,Do.31安装了足足十台发动机——其中每侧翼尖升力发动机组下各安装四台罗·罗公司生产的RB-162发动机,每侧翼下升力巡航发动机安装两台同型发动机提供平飞时的推力(侧翼尖升力发动机组在平飞后也能够转向90°提供平飞推力)。应该说,Do.31的基本设计算是不错的,但与同时代的其他垂直起降飞机一样,该机为实现垂直起降能力作出了太多的妥协——该机空重13.9吨,在短距起飞状态下可实现24.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但垂直起飞时直线下降到21吨(这还没有考虑垂直起飞时耗油过多导致航程降低的问题)。最终,在建造了三架原型机、进行了59小时的试飞后,Do.31以未获得任何订单无疾而终。

盘点五个曾经充满想象力却没用的“世界级”武器

以色列“基利波”双管步枪

上榜理由:管子多不见得火力就猛

盘点五个曾经充满想象力却没用的“世界级”武器

如果说有哪个国家对AR-15/M16枪族了解深刻,那么多年使用这种枪械的以色列绝对能拍的上号。而实际上,以色列人不但会用AR-15,更会改进AR-15在2012年欧洲萨托里防务展上,以色列“银影(Silver Shadow)”先进安全系统公司展出了一款基于AR-15设计的新型自动步枪。这种名为“基利波(Gilboa)”的采用铝合金材料的步枪在结构上除了采用当下流行的活塞式导气系统外并没有什么新意,但和传统上的AR-15步枪相比,该枪又一个明显的不同点——采用双管设计,同时供弹具也改用两个并列的弹匣。尽管银影公司对于“基利波”在宣传上费尽口舌,称该枪在重量仅有2.7千克的情况下结合了突击步枪和手枪的优点于一身,并且具有更好的操作性和精度,但对于该枪最大的“卖点”即双管设计却少有提及。实际上,这种步枪的精度是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基利波”步枪的两根枪管采用平型设计,其瞄准具的安装位置却在两根枪管中间的上部,这多少会造成瞄准线与火力线重合的问题。另外,“基利波”在设计上是两根枪管后的枪机同时运动,即扣动一次扳机可同时发射两颗子弹,虽然瞬时火力增强了但并未解决火力持续性的问题——在当前几乎人手一件重型防弹衣的军事冲突中,小口径步枪弹很难在中远距离上穿透防弹衣实现杀伤,一次打出去两发子弹怕是没什么实际意义。总结起来看,“基利波”不过是个看似火力很猛实则只能卖萌的“样子货”而已。

军机图,探军情,看武器,解说国内外军事头条,评选世界各地高新武器排行榜,谈军论战纵观全球军情态势。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军机图微信公众号:JJT180欢迎前来提问!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