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 触碰这条线必杀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曹操是三国最苦逼的老板,这个名号大概是没人来争的。

刘备同志的兵马都是走肾走来的。基本套路,先是凭手长,一拱就拱到对方的咪前, 一

看对方不抗拒,就要牵人家的手坐到炕边聊人生了,“我跟你说,我祖上是中山靖王,你是谁家的孩子,咋长得这么俊呢?”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你要是敢不抽手,得,今天晚上必定与你食则同器、寝则同床了。大通铺,你翻个身,左边是关羽的红脸,右边是张飞的长胡。后面又添了一个诸葛亮。

收诸葛亮困难点,爬坡受累不说,关键门难进,《三国演义》里,刘总带着整个高管层气喘吁吁来到门口,看到外面站立的童子。刘总深吸一口气,报出了名号: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这个名头能一口气念出来,肺活量绝对气死鲸鱼。

三国演义刚开场时,刘备的台词没那么多,主要名头就短,只有皇叔刘备,后来是安喜县尉皇叔刘备。再后来就变长了,渐渐地越发不能收拾,到了四川之后,他的名头能一气念完的,德云社的云字辈有你一张饭票。

当年刘备用一个皇叔刘的名片就收了阿飞跟羽哥,可今天这么长的名号,竟然连卧龙岗的一个书童都没吓住。

童子翻着金坷垃白眼,“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这倒吓了刘备一跳,以前这个名帖拿出来,无不望风披靡,吃霸王餐住霸王店都是小CASE,现在小小童子竟然拒收。

历害了哥,卧龙果然藏虎!

刘备只好调整姿式:你只说刘备来访。

进了门,事情就好办了。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孙权还要轻松一些。

孙权是三国里真正的二代目,手下这么些人都是父亲兄长留下来的,只要嘴甜,一口一个叔叔伯伯,要不就是大哥大婶,就有人死心塌地卖命。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只有曹总,那可是真苦逼啊。当年也是单干的主,拿把刀就要砍董卓,结果发现不行,要创业还得要团伙。单打独斗只能成就英雄,无法成就奸雄。

我们曹总是要当奸雄的啊,他的命早在那一句谒语里: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当奸雄,招兵买马就不容易了,毕竟没办法树立光辉的大旗,去忽悠一群吃瓜士大夫。第一个招聘的陈宫,就是因为看到了曹操杀吕伯奢的奸雄一面,竟然宁愿跟着二五仔吕布,也不愿意跟曹总创业。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后面,承包了汉献帝这块鱼塘,曹操的招聘工作才算顺利展开。可人才一多,另一种烦恼随之而来。这些人才个个都有脾气。有脾气还是次要的,更恼火的是,这些人个个都是人精。

比如孔融先生。

有一天,孔融先生说了一句话,“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说这句话的事情,曹操的儿子曹丕刚收编了袁熙的老婆甄氏。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三国演义》里是这么描述这场风花水月的收编。

那一天,曹军杀进冀州,曹丕同学急冲冲的杀进内堂,看到两个姑娘在哭,姑娘哭不一定是梨花带雨,也可能是水漫金山,曹丕一时没留神,拔出剑来就想杀人。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却说曹丕见二妇人啼哭,拔剑欲斩之。】

等看清对方朦胧间好像是个美女,立马换了姿式。

【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

拔剑变成了按剑,长得好看是能救命的。

等再仔细测过颜值,姿式又换了一套。

【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

不用验DNA了,这是曹操的亲儿子。

曹丕【遂按剑坐于堂上。】

曹丕同学干脆不走了,就坐在了厅里,等于圈定了战利品,免得他爹走进来,娇妻变成后妈。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曹操这位老司机栽在了自己的儿子手里,只好把三国第一美女甄氏让给了儿子。

这个事情,当然是说不过去的,论交情,曹操跟袁绍还是发小啊。虽然感情破裂了,但人家袁绍毕竟四世三公,还是有些面子的,怎么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抢兄弟的儿媳呢?

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谁也不好说,都知道曹总父子是人妻控,说了也没用。

偏孔融不卖帐,来了这么一句:“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曹总还有些纳闷,生怕自己读书少,没看到这个典故,问孔融看的哪个版本的《封神演义》。

应该不是下面这个版本的。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孔融来了一句:“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去你大爷的,想当然耳,你就把我父子给装到坑里了。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跟曹总抬杠的,不只孔融一个,曾经帮助曹操官战胜袁绍的许攸,在曹操面前全裸着拿丁丁敲鼓的祢衡……等等,以前讲过,这回就不宣他们了。这些大爷们都是专注跟曹操抬杠很多年的达人,搞得曹操一直怀疑自己到底还是不是老板。

这里面,数杨修同志杠劲最足。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曹操曾经有个就寝规定,晚上睡了之后,别人不要靠近。因为曹操说自己会梦游,梦中会杀人,杀人不负刑事责任。

有一天,睡着睡着,被子落在地上,大概是裸睡,旁边的近侍不敢直视,只好过去捡被子。

曹操一个鱼跃,拔剑一刺,然后没事人一样睡了一个回笼觉,第二天起来一看,一脸无邪懵懂,“咦,谁弄死了我的人?!”

得知凶手就是自己时,曹操都哭了,“这绝对算工伤,一定得厚葬!”

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以后谁都别靠近曹操,曹操是睡罗汉,专门梦游杀人。

只有杨修指着倒霉近侍的坟堆说:“丞相非在梦,君乃在梦中耳。”

这是大实话,但大实话往往都是要命的话。

有时候,杨修不但自己说大实话,还鼓动别人,甚至忽悠别人说大实话。

有一年,曹魏公司来了一个访问学者,蜀中的张松过来进行学术交流。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对于这种人才,曹总总是愿意拉拢,但那一年,曹操刚得荆州,追得刘大耳朵满世界跑。志得意满,天下似乎一统一在即,所以对人才也就不那么渴求了,再加上张松同志的外表有些对不起许昌的市容市貌。所以曹操不太理他。

至于怎么不理他,为什么不理他。《三国演义》也有一段小故事。

话说杨修是瞧得上张松的,屡次向曹操推荐张松,而为了留下张松,杨修还特拿出曹操编写的一本兵书《孟德新书》。表示我们这边也是文化圈的,有理论基础,有指导方针的,不是赤脚农民搞革命。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张松一看,乐了,“这哪是什么新书啊,明明是抄人家的嘛,是战国时一个无名氏写的,你们曹丞相也太小四了吧,竟然抄过来当自己的创作,我们四川的小孩都能背,也就你们能被骗而已。”

杨修大吃一惊,咱们曹营可是把这本书当圣经,人手一本,按这个宝书去工作去生活去揍人的啊。

张松看他不信,马上背了一遍,一字不差。

杨修这才信了,马上回去汇报。

曹操一听,十分尴尬,“想不到我跟古人所见略同啊。”说完,曹操把自己的书给撕了。

这太打击人了,好不容易搞点自己的理论,竟然被外面的同行指责抄袭。

其实啊,这本书说抄袭可能未必,但借鉴应该是有的。

这个事情,首先是张松不对。好好的来交流,还指望着能在曹操这里找个工作,为什么点破我们曹老板那点小心思呢?曹营这么多聪明人,博览群书的人多了去,早就有人看出曹总的这本军事著作有前人的痕迹。但看出来跟说出来,是两回事。

看不看得出来是智商,说不说出来是情商。看不破,是智商捉急,看破就说破,是情商需充值。

其实,杨修才是最坏的那位,他早就看出曹总的书有水份,但碍于自己的大秘身份不好说破,故意找张松来捅破。

杨修生平的绝技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不知道,传递坏消息的,跟制造坏消息,让人生厌的程度是一样的。甚至人会更讨厌那个传递坏话的。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张松毕竟是外来户,他只是没得到曹总的offer,灰溜溜回了老家,后面不得不投靠了刘备。而杨修以及孔融们却挂上了曹操的死亡名单,什么时候动手,就看曹操的心情了。

这些员工,没事尽给曹操添堵,他们也为曹总出过好主意,也替公司做过贡献,但他们都谈不上是曹操的核心参谋。

因为他们做不到看破不说破,他们管不住自己的一张嘴。

核心参谋的第一要务,就是知道在什么时候发言,什么时候沉默。

比如曹操的谋主荀攸。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荀攸看破的能力绝对不在杨修之下。早年就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真睛。

十三岁那年,有个人主动上门,要求替荀家守墓。荀攸望了一眼,说道:这个人脸上阴晴不定,应该是做了什么坏事。

一盘问,果然是个在逃杀人犯,想借守墓藏身。

董卓乱京后,荀攸看出天下大乱,率先给自己买了一张保身票,要求去蜀地当太守,就是为了能避难。

在蜀地过着小日子,直到看中了曹操,跑到曹营打工。打张绣,讨吕布,败袁绍,都有荀攸的影子。

可是,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群众,一提三国曹营的第一谋士,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早死的郭嘉。还轮不到荀攸这个真正的谋主。

原因是,荀攸太低调了。

除了帮助曹操出谋划策,他很少在史书中露面,曹操泡烂妞,荀攸不管,曹操选儿子,他也不管,曹操想当皇帝又不敢当皇帝,他也不管,就是他管的那些军事机密,也是守口如瓶,连自己家人都不知道。

曹操拿下冀州,家人打听一下过程,以后好吹牛逼,或者修家谱需要。荀攸直接来一句:“曹老板自己摆平的,我哪里知道?”

谋主不知道,谁还知道?这像是谋主说的话吗?不过,这确是谋主的态度。不知道的不说,知道的也不说。

荀攸同志为曹操奋斗了一辈子,一共出了十二条奇计,因为太低调,没有官方记录,只有死党、另一位谋臣钟繇知道。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当年一起算命,算命大师朱建平扔了一句话:荀攸年轻,但他要去得早,所以荀攸的事情以后得托付给钟繇。

果然,荀攸先走了。

钟繇说,好吧,我来替荀攸写下那些奇策吧,不能因为荀攸的低调就消失在历史当中。

可是,钟繇竟然是个拖稿大王,临去世,这个十二奇策也没写下来。没有催稿的写作,就是不靠谱啊。

荀攸的智慧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这是个遗憾,但对荀攸来说,是他早就设想的结局。

仔细观察曹操的这些谋士们,很容易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聪明。没有一个是笨蛋。但他们还是有区别的。

最大的区别是,有的人知道什么该说,有的不该说。

什么都说的,最终都被弄死了,比如孔融,比如杨修。杀的人太多,大家都以为曹老板是个专杀知识分子的狂人。

其实,还有另一半人,他们都是正常死亡。除了上面的荀攸,还有郭嘉。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郭嘉同志也有一双慧眼。说得上是三国算死草。

早年一篇十胜十败,给曹营集体打鸡血,给袁绍集团集体喂毒,虽然有点服用兴奋剂的嫌疑,但竟然让他蒙对了,曹操果有十胜,袁绍果有十败。连袁绍的两个儿子都是被郭嘉说死的。

郭嘉算刘备也没看走眼,当年刘备无立稚之地,跑来挂单,郭嘉建议曹总千万不要放刘备走,但不要杀他,毕竟落难英雄,杀了社会形象不好,咱开个职位把他圈养起来就好了。

对孙策的预言更是神来之笔,他说这小子有英雄气,但英雄气太足,经常不带保镖出游,迟早要被刺客弄死。

话音刚落,孙策被对手的门客往脸上射了一箭,三国唯一颜射而死之人是也。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郭嘉的嘴绝对是抹了鹤顶红的。

看穿了这么多世事,评了这么多英雄,但你看到郭嘉评定曹操了吗?打仗的事他评,管理的事他评,但私底下,曹操那些小节小事,什么杀了一个近侍,泡了一个人妻,郭嘉从来不提。

其实,郭嘉跟曹操在私生活上也是保持高度一致的。陈群就看不惯郭嘉吊儿郎当的样子。没事打个小报告。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郭嘉不辩解,也不改正(嘉意自若)。上梁不正下梁歪,作风问题只要跟领导看齐,管别人说什么呢?

不在非核心的问题上与人争论,也不说破一些虽然说出来,会显得自己很聪明很有见地,但其实应该烂在肚子里的事情。这是郭嘉的智慧。

号称三国第一毒士的贾诩同样有这样的觉悟。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这位仁兄看穿了三国的权斗游戏,也领悟了乱世存身的法则。只身穿越刀刃与铁蹄,唆使人干了不少坏事,但他却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看破不说破,是他生存的秘诀之一。

当年,曹丕前来求教。一肚子鬼主意的贾诩既不肯给曹丕打小抄,也不肯献诡计,反而说起堂而皇之的话来:“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这算什么话?简直就是在背党章嘛。

后人觉得贾诩说得太好的,全是正道,曹丕信了之后,果然成功得道。

这其实是美化我们贾诩了,贾诩大师岂是那种三观端正的人?他突然说起八荣八耻来,只是不想参与夺嫡这种高危险游戏罢了。

后面,被曹操逼得没办法,贾诩只得说了一句话:“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这一句表了态,漏了天机,说了不该说的话,贾诩从此闭门不见客,娶媳嫁女不结高门。老老实实过起了小日子。

有智慧,却不用,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有智慧,却肯从笨处着手,这才是真人才。

曹操杀谋士,有个奇怪的准则,触碰这条线,必杀

荀攸死后,曹操曾经给了他一个评价: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

荀攸的聪明啊,很多人都做得到,但他的愚笨,就没有人可以做到了。

学会荀攸的智不难,学会荀攸的愚,这大概才算人生的老司机。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