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报》近日发布了一批西安飞机公司飞机生产车间的照片,照片显示,西飞目前正在进行三种机型的生产工作,包括运-20的首批小规模生产、轰-6K后续批次的低速生产以及歼轰-7A战斗轰炸机的最后一批次生产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歼轰-7A的生产即将结束,这型我们熟悉的飞机将在未来逐渐淡出主力的位置。
运-20生产型
轰-6K生产型
最后一批歼轰-7A正在生产
新生产的歼轰-7A 歼轰-7项目最初用于取代轰-5轰炸机和强-5攻击机,在1973年初,中国国防科委航空研究院(六院)指示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即603所)开展超音速战术轰炸机的预研工作,西飞于1977年基本完成初步设计,并获得轰-7编号,代号70工程。但是在随后的数年间,由于国民经济转型,军事工业项目大量取消,轰-7项目几经周折,两次面临下马危机,最终歼轰-7首架原型机于预研工作开始后15年,也就是1988年8月出厂,1988年12月14日成功首飞,1989年11月17日首次超音速飞行。这款与美国F-4相当的飞机在美国F-4大部退役完毕的情况下开始了跌跌撞撞的飞行试验。
歼轰-7的083号原型机 歼轰-7一批预生产型为20架,交付中国海军使用,其中最初几架飞机于1994年出厂,随后开始生产第一批35架量产型歼轰-7,装备到东海舰队海航6师16团进行试装训练。1998年歼轰-7飞机设计定型,这距离首飞已有10年,距离项目开始已有25年。1999年国庆阅兵中,6架歼轰-7作为“新型歼击轰炸机”参加了空中梯队。歼轰-7装备的部队为海航6师16团和18团,数量为48架。
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中出现的歼轰-7型六机编队
今天仍在海军航空兵服役的歼轰-7型歼击轰炸机,航电系统已经升级至A型水平 不过歼轰-7的性能并不能完全令海军满意,1995年歼轰-7的改进工作就已经启动。随着国产航空电子设备的发展,歼轰-7大幅提高性能并不困难。歼轰-7A外形仅做小幅度修改,但动力系统彻底实现国产化,涡扇-9型发动机的可靠生产让歼轰-7A产量得以保障。歼轰-7A的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是一套综合化、数字化、具有高可靠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及扩展能力的多功能电子火控系统,系统具有全天候自主和非自主导航、作战管理以及系统综合显示和控制管理等功能。与相关系统相配合还具备昼夜全天候投放精确制导武器、防区外攻击和反辐射攻击等功能。其中,歼雷-10A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装备甚至让歼轰-7A比歼-8D和歼-10A更早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能够引导霹雳-11和霹雳-12型中距空空导弹,歼轰-7A是第一种具备可靠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国产飞机,在一段时间内超视距空战能力还要强于专用战斗机。歼轰-7A成为装备数量最大的一型国产歼击轰炸机,装备海空军至少9个团(旅),数量约有200架以上,是中国空军对地打击的顶梁柱,其重载能力,是除苏-30MKK外的其他战术飞机所不具备的。
空军装备的歼轰-7A型歼击轰炸机 歼轰-7A还在基础上研制了歼轰-7B型,该改进型升级为三代机的全权限全数字电传飞控,大幅度提升了战机的操控性能,具备挂载鹰击-12反舰导弹、鹰击-91反辐射导弹、长剑-10型巡航导弹以及各类制导炸弹等,攻击能力强于歼轰-7A。然而,在下一代歼击轰炸机选型中,歼轰-7B由于平台性能的先天不足,输给了沈飞在歼-11平台基础上研制的歼-16型歼击轰炸机。歼轰-7B选型的失败,也意味着西飞将逐步退出歼击轰炸机领域,专门研制大型平台。
网传歼轰-7B型原型机 当然,歼轰-7B的相关改进方案也经过了大量试验,未来或许会成为歼轰-7A改进的重要参考。考虑到250架左右的歼轰-7系列中至少一半以上机龄未超过10年,且歼-16的生产速度不会太快,歼轰-7B的相关试验或许依然有助于歼轰-7A的中期延寿升级工作。虽然歼轰-7A即将停产,但这型战斗轰炸机依然会在未来许多年内扮演中国海空军对海对地打击的主力而继续服役至2030年以后。
网传歼轰-7B型原型机,现有A型未来或升级为B型水准 (图片来源于微博用户@jetfight2000 以及其他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