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英美苏三国元首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了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和对日作战问题,其中这次会议的焦点不是议题,而是新人。由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4月份已经去世,副总统杜鲁门接任了总统职位。在会议前期,英国的代表还是丘吉尔,但是到了会议结束时,却换成了工党领袖艾德礼。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丘吉尔是战时首相,此时英国人的生活很差 说丘吉尔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在他之前的首相张伯伦。在我们的教科书中,似乎张伯伦是一个傻帽。其实他是英国资深政治家,他为了避免使英国卷入战争,对希特勒一退再退,最著名的就是慕尼黑阴谋。当时张伯伦在英国的支持率很高,因为英国民众普遍不想爆发战争。但是在1939年9月,战争还是爆发了。在战争爆发的初期,英法两国选择了按兵不动,张伯伦希望德国继续向东进攻苏联。但是德国在彻底准备完毕之后,却向西进攻法国和荷兰。由于计划彻底破产,张伯伦最终宣布辞职,丘吉尔接任了首相职位。紧接着战争形势立刻急转直下,法国被德军占领,整个西欧地区只剩下了英国。为了统一调配,丘吉尔出台了一系列的战时政策。
当时为了躲避德军的轰炸,英国居民基本上都挖掘了防空洞。所有的粮食都必须统一分配,每天发多少都是定量的。甚至连自来水也规定什么时候供水,给英国普通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由于肉类严重不足,有的商店已经开始出售乌鸦肉,在此之前,英国人是绝对不会吃的。德国潜艇对英国实施了长期的封锁,英国王室有些撑不住了,试图与德国进行和谈。此时丘吉尔的态度是“如果王室求和,他就宣布王室非法(这是要罢黜的节奏)。”英国普通人对丘吉尔的一些政策十分不满,但是在战争时期又无可奈何。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刻,英国人决定把丘吉尔换下了,上台的是更注重民生问题的工党领袖艾德礼。认真的说,在民生方面,艾德礼真的比丘吉尔强。
二、丘吉尔对苏联的态度,让英国人感到恐慌 除了国内生活的因素之外,还有一点是英国人无法接受的,那就是丘吉尔对苏联的态度。丘吉尔是一个坚决的反苏联模式主义者,早在一战结束时,他就建议组成干涉军,联合夹击刚刚成立的苏俄。在二战的后期,丘吉尔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发生了一系列的争论。如果英国仍是鼎盛时期,那自然没有必要惧怕苏联。可是由于战争的长期消耗,英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依靠英国自己的力量,无法对抗强大的苏联。当时苏联是仅次于美国的强国,法国和德国残破不堪,此时与苏联发生冲突的话,倒霉的还是英国。美国虽然是英国的盟友,作为北美洲国家,在支援速度上很成问题。因此英国人不希望与苏联把关系彻底搞僵,可是丘吉尔不是这样的人。
丘吉尔是那种传统的政治家,一心想保住大英帝国的地位。为此在希腊、东欧问题上与苏联发生了矛盾,自身能力不足,就拉拢美国帮忙,这种手法在普通人看来很危险。在印度问题上,丘吉尔的态度也十分坚硬,他不同意让印度独立。可是英国想要留住印度,需要在印度保持150万左右的军队,这是英国绝对办不到的。处于内外各方面的原因,英国人选择了较为温和的艾德礼。在波茨坦会议的后期,艾德礼取代了丘吉尔,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可是艾德礼有些过分软弱,他对苏联一再退让,并且同意印度独立。这些政策又让英国人感觉失去了大国的尊严,于是在1951年,英国人又把艾德礼请下了台,上台的还是丘吉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