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大明王朝三个世纪,光荣屈辱都不少,但一件闪光精神举世公认:坚强不屈。最出名的是一句热血宣言:天子守国门。浓缩的正是大明朝一件震撼六百年的铁血大事:定都北京! 自从明朝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起,历代大明天子,态度也清一色: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做守住大明的勇士,仿佛健壮的臂膀,护住华夏文明,哪怕大厦将倾的前夜,明末崇祯帝,依然拒绝苟且逃生的机会,淡然走到煤山顶上,以慷慨的殉难,结束守护者的使命。 如此担当,比比后面一个朝代就知道:瞧见几千个洋兵打来,立刻就毫不犹豫跃马驾车,撒丫子扔下京城开溜。太后跑的比皇上快,皇上跑的比官快,官跑的比兵快,兵跑的比老百姓快。直叫人感慨一声:都拿北京当首都,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但热血澎湃的尊重过后,待到头脑冷静下来,一个观点也刺耳:曾缔造强盛文治武功辉煌的超级大国明王朝,之所以会意外沦亡,就是迁都北京惹的祸。 一:迁都北京,一场为明朝灭亡的挖坑之旅? 迁都北京的正面效果,堪称立竿见影,大明加强对草原的控制,以北京为核心组建边军。哪怕到晚明,精锐明朝边军,依然曾和满洲八旗杀到山川失色。迁居伏尔加河的土尔扈特部,清代万里归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出示明朝册封印信:早在大明起,我心就已是中国心。 但为什么大明最后还痛失江山呢?打个比方就知道。首都是心脏,出乱子更像火药桶爆炸。定在北京,就好比把火药桶摆在阵地前沿,万一守不住呢? 脑补崇祯的困局,一边清朝八旗如狂风,一边李自成农民军如烈火,北京成了夹心饼干,在甲申国难里被无情挤碎。好比强壮的人心脏被捅了一刀,再壮彻底没命。确实迁都惹的祸。 而更悲惨的后果,则是经济层面。 明末为什么内外交困?北方灾区百姓穷得吃泥土,士兵们流血拼命还欠工资,崇祯皇帝龙袍都是补丁打补丁,与其说被打死,不如说穷死。 可穷死的大明朝,东南却富得流油,江南士大夫宅院比皇族豪气。老百姓吃穿娱乐也是各种奢靡,《皇明疏钞》统计:南方城市一年喝掉的酒,相当于百万石米麦,够十万大军吃三个月。他们少喝两口酒,崇祯抗清灭李自成的钱粮就有了。 但最雷的情景就在这:富得流油的东南,常年和明朝顶牛,拖欠赋税都成了常事。东南背景的官员平时党争,清军入关后更组团叛变。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迁都之后,大明朝对东南控制力越发弱,北京还没沦陷,国家却已濒临脱节。说来,还是迁都的后果。 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大明迁都是错误呢?不妨先掰扯下:大明开国,为什么先定都南京。
二:南京,最无奈的选择 大明朝1368年开国,当时首都还是南京,为什么选在哪里,最重要原因三个字:钱闹的! 明朝开国,堪称最差钱,明太祖朱元璋登基时,仗还在打,天下更残破,扬州只剩十八户人家,好些县因为人口稀缺,不得不合并。所以比起汉唐休养生息,明朝采取了最直接办法:国家砸钱重建,全国农民发种子耕牛,堤坝河道就修了五万多。办法是豪气,可钱呢? 定都南京,好处就在这,控制最富的江南地区,单独设高赋税,别的地方每亩三升田赋,苏州却得三斗。后世争议多,当时真造血,给重建的明朝补足了血,撑起了拔地而起的风光。 但在这里建都的弊端,朱元璋也门清,以他自己话说“折数不久”,也考虑过迁都,备选过汴梁长安北京,但北京是最次要选项,热门的是长安,派太子朱标实地考察,可正纠结要不要迁,朱标却过世了。这下年迈的朱元璋心灰意冷,彻底断了念头。 等到朱元璋驾崩,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儿子朱棣造了反。南京的毛病一下暴露:华北良好交通条件,令坐镇北京的朱棣发挥骑兵优势,霸气秒杀了南京。可等朱棣变成永乐大帝,深情回顾成功过程,也自然冒冷汗:南京保险吗? 既然不保险,当然也要迁,但为什么这次是北京呢?因为朱棣登基,办了两件傻事后,就必须迁都北京了。迁了可能挖坑,不迁?死的更快!
三:两个傻事,必须北京! 朱棣的第一个傻事,就是登基后大手一挥,把战略要地大宁赏给了为他出力极多蒙古朵颜三卫。这样朵颜三卫的地盘,从此横亘辽沈宣府以北三千里,只要作乱,不但燕云要地触手可及,辽东与中原联系也将被切断。真是开了恐怖天窗! 比这开天窗还恐怖的,是朱棣接下来这件事:五王内迁!本来在明太祖朱元璋的国防设计里,既然南京不保险,那就强化边防,长城以北五位藩王掌握重兵镇守,好比牢固围墙,把整个边境镇太平。以明朝中期兵部尚书马文升的赞叹说:胡虏远遁,边防宁谧。 可这个好设计,虽说能镇住边陲,也容易培养下一个朱棣。为了不让有人翻版自己,朱棣大手一挥:大宁的宁王,开原的韩王,宣府的谷王,沈阳的沈王,广宁的辽王,全数搬到内地。而且不止人走,嫡系军队也重新整编,一搬全搬空。这就好比拆光围墙,边防怎么办? 所以看地图就明白,想补救这个天窗窟窿,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北京防务。而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朱棣更强力到彻底:迁都!建军事重地哪够?必须重建国家操纵系统。
于是,本着这一目标,大明开国一个空前工程上马了,营造北京!先后调用的工匠,就有三十多万,民夫更多达百万,单营造宫殿所需要的木材,都要全数从四川山林采集,每一根木头运到北京,就是庞大的人力消耗。粉刷需要的涂料,每一斤涂料,就更需要一万六千贯钱的采购费。如此规模宏大的北京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正式完工,更堪称中国古代工程史奇迹! 而这个强大工程,最方便之处,还是它的运转模式,明朝迁都北京,但南京依然是陪都,保有完备中央机构,好比备用系统,南京北京之间,更有京杭大运河连接,确保成功运转。正如明朝名臣邱浚赞叹:用南京之财富,会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明朝曾经的强大,正是这样运转出来的。 可是这看似强大的系统,真正断了血,却也是白搭。自明朝中期起,当明朝财政体制越发脱节后,定都北京的弊病,也就彻底放大,再好的系统,没钱也转不动。以这个意义说,不管迁到哪里去,根子上没有改变的明朝,还是难免灭亡的悲剧。与时俱进,任何一个年代,任何国家的兴衰,都是至理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