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齐平说:世界一盘棋,中美大博弈。中国人对美国的风吹草动特别关注,美国总统新闻,更是关注的重中之重。 美国领导人——即总统,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要说奥巴马、特朗普,大家都知道是总统,但在大清王朝,在交往的100多年间,清朝政府一直没搞明白美国总统是什么鬼,搞不明白为何总统四年一换岗,于是乎,就认为“美国总统,大概是靠抓阄的部落首领、头人、大酋吧”。这不是笑话,而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中国皇后号” 1784年2月22日,为了讨好中国,美国人给一条即将驶向大清的船只命名为“中国皇后号”,这是美国独立后,首次向中国进行海贸。只是当时主要是民间交往,大清王朝的乾隆根本没在意这茬。 清朝真正对美国的舆情收集,是发生在1817年约翰·亚当斯总统期间,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才40年。这一年,担任两广地区一把手的蒋攸铦,处理了一桩美国商船走私鸦片的案件。从“夷商”那里,他记录了这个化外之地的情况:
约翰·亚当斯总统 “(咪唎坚)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四年一换。贸易事务,任听各人自行出本经营,亦非头人主持差派”。大意是,美国这地方没有皇帝,依靠四年抓阄选一个头人来主事。但头人权利有限,很多事情都是人民群众自己处理。 大清再和此部落打交道的时候,已经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了,当时大清看到西洋人就害怕,所以就答应了美国要求签订的《望厦条约》。只是,大清王朝用“头人”称呼美国总统时,美国人不干了,认为美国人民不可辱,于是大清就乖乖的按老美要求行事。
于是,《望厦条约》的官方文件中,即条约的中文版里,就出现了“大合众国大伯理玺天德特派钦差全权大臣”的字样。很显然,“伯理玺天德”是President的音译。此后,晚清在与美国订立备忘录的时候,“伯理玺天德”总是如影随形。 清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如何描述美国总统的呢?《海国图志》说“二十七部酋分东、西二路,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也就是说,魏源除了认为可以说“首领”、“统领”外,还认为美国是“部落联合酋长国”。
清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 太平天国如何认为美国总统的呢?在《资政新篇》里称为“邦长”,说他“五年一任(应为四年),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总体算是比较温和。 其实,对于美国总统如何用中文表述,外国人也头疼。英国人马礼逊在编纂的《华英字典》(1823年)里,将其翻译为“长、头目”,即“监督”、“头目”、“尚书”、“正堂”、“天卿”、“地卿”等……把美国元首叫成了中国的部级官员。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 罗存德(W. Lobscheid,1822-1893年),在1866年所出版的《英华字典》中,把美国总统翻译为:注释为“花旗合部大宪”,意思是“总管美国各地的大官”。 第一位来自美国的新教传教士兼媒体人裨治文,对美国总统是这么描述的:“国制首领之位,以四年为限,华盛顿践阼二次,共在位八年,传与阿丹士”,另外他还把美国总统成为统领。
来自美国的新教传教士兼媒体人裨治文 和美国有着爱恨情仇的日本人,是如何称呼美国总统的呢?日本似乎从这中美文化的双向交流中获得了灵感,其将President译为“大统领”(1858年),并沿用至今。 等到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围绕着包括伯理玺天德在内的President各种称谓,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而殉葬进了历史。
日本人所绘" 黑船 来航"事件 换句话说,清朝一直到死,也没搞清楚美帝的总统究竟应该怎么称呼。但总而言之,从清朝对美国总统的称呼变化,可以看出清朝前倨后恭,一开始仅是部落酋长头人,后来变成了伯理玺天德美好想象,以及后来的首领统领等。 另外,对于美国总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制度,究竟怎么一回事,铁血大清也一直没搞明白。其实,就是对当时民主共和一点没搞清楚,大清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江山永固,永远统治华夏大地,永享荣华富贵,自然想不通美国这种制度了。
列位读者朋友们,你如何看待清朝这种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