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蒙古俺答汗南下时 拱卫北京的38万明朝军队都去哪了?

关键词:卫所军制度、吃空额、军户逃往、蒙古军队南下

从正规编制上来说,明朝京师周围足足有78个卫,各个卫的军队总和高达38万人。但是蒙古俺答汗率领军队南下时,明朝军队竟然不敢出战,仅仅是固守北京城而已。这一事件成为了明朝的耻辱,当时在位的嘉靖皇帝十分恼火,但是他无可奈何。人们不禁要问,大明朝的军队都去哪了。其实这些军队仅仅在名义上存在,私下了早就成为了将领和朝中官员发财的手段。

蒙古俺答汗南下时,拱卫北京的38万明朝军队都去哪了?

一、明朝初期卫所军制度十分完善

在元朝末期,由于战乱不断,造成了人口减少和耕地荒芜的情况。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军队的供给,出于各方面的需要,早在1365年,朱元璋就出台了卫所军制度。卫所军参照了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和元朝的军制,也就是半农半军的模式。每名士兵分给50亩土地,这些耕地不用缴纳赋税。除了一部分要那交给军队以外,剩余的粮食养活自己的家人。这一制度在明朝初期非常有效,朱元璋曾经骄傲的说:“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粟。”在朱元璋统治的后期,全国共分为329卫。起初是南方的卫所较多,朱棣造反成功以后,卫所在北方的数量扩大。截止朱棣迁都北京时,北京周围多达78个卫,这些卫的总兵力达到了38万之众。

蒙古俺答汗南下时,拱卫北京的38万明朝军队都去哪了?

在朱元璋、朱棣时期,这些卫所的军队还基本上是实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偷奸耍滑的方式开始出现。首先是吞并军田,将领开始勾结各级官员私吞军田,这些军田根本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那些失去土地的士兵几乎成了将领们的佃户,很多士兵早就失去了战斗力。除了私吞军田,最严重的就是吃空额。比如这个千户所本来应该拥有1000名士兵,实际兵力能有300人就不错了。其余的人根本就不存在,这就是空额。但是朝廷是按照标准人数下拨资金的,那些多余的资金被各级官员私分。这种情况被称为喝兵血,在历朝历代都有。经过后来史学家的统计,那些前线要塞军队的人数大概是账面上的50%,在江南各地甚至只有10%。这就是倭寇横行江南的原因,很多军队账面上好几万,实际数字可能不到一万人,这个仗当然没法打。

蒙古俺答汗南下时,拱卫北京的38万明朝军队都去哪了?

二、38万明军,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足2万

在北京周边各地的军队在账面上有38万人,但实际兵力大概在5万到6万之间。请注意,这些军队并非都有战斗力,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将领的佃户。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只有1万多人,这就是当时的实情。公元1550年,蒙古俺答汗率领大军南下,兵锋直指京师。当时明朝一方面命令京师死守,另一方面命令各地军队勤王。当时就有人提出疑问,朝廷的大军为何不出战?城外的蒙古军队只有几万人而已。其实朝中的那些大佬们心知肚明,就城里的军队自保都吃力,出城作战和找死差不多。就这样,蒙古军队在京师周围劫掠一番之后大摇大摆的撤军了。经历这次耻辱以后,嘉靖皇帝勃然大怒,可是事已至此,皇帝再生气也没用。

蒙古俺答汗南下时,拱卫北京的38万明朝军队都去哪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仅出现在北京,在明朝的陪都南京也出现了。当时70多个日本倭寇突然出现在南京城下,南京地区的明军账面数字有12万。但是明朝的反应是关闭城门备战,丝毫没有出战的意思。原来南京城内的守军只有几千人,12万的数字早就是一个账面文章。明朝军队在账面上有200多万,但实际数字只有90多万。张居正上台以后,对军制进行了整顿,明军总兵力在110多万。可惜张居正去世以后,各种弊政再次出现。在此时明朝同时面临东北后金和国内农民军的双层挑战,辽饷、剿饷、练饷先后出台,这些钱都加在了农民的头上。很多农民不堪重负,只能选择逃亡,而为了生活又只能加入起义军。这就是明朝末期农民起义越打越多的原因,其实这是标准的官逼民反。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