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曾国藩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忠臣 毫不犹豫放弃唾手可得的江山

他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忠臣,毫不犹豫放弃唾手可得的江山太平天国因为洪秀全屡屡自毁长城而痛失好局,而对手满清这边一样不好过。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道光皇帝已经去世,继位的咸丰皇帝就像他爸一样,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面对太平军所能做的不过是不断地拨钱派兵,不断撤换将领,并没有什么高明的办法。

之所以太平天国能席卷大半个中国,主要原因还是清廷拿不出足够的军队同太平军处处作战,有限的部队只能做到防止太平军进攻北京,以及对南京城持续施加军事压力。对于其他地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咸丰已经无力管理,只能把防守的责任推给“团练”。

所谓“团练”就是地方民兵。我们知道古代中国的基层是由地主、宗族来维持统治秩序。当他们受到盗贼、流寇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会出钱招募训练男丁组成民兵。

显然团练属于业余武装,也就能抓几个盗贼、打打土匪,根本不可能和太平天国那样的正规军队作战。咸丰把这些地区扔给团练,其实就是撒手不管了,意思是你们自己顶住,朝廷只能在精神上支持一下你们了。

没想到在这些团练之中,竟然出现了帝国的救星——曾国藩。

曾国藩是个标准的儒家大臣。按照中国古代的孝道传统,官员的父母去世后,官员要暂时辞官回家三年,称为“丁忧”。咸丰要求各地大办团练的时候,曾国藩正因为丁忧,待在湖南的家里赋闲,也被咸丰选中当上了40多个“团练大臣”中的一个。

曾国藩是个很能动脑子的人,他清楚清廷的种种弊病,知道现有的满清军队已经腐烂到骨子里。要想建立强大的军队必须另起炉灶,所有的人员、训练、装备都要重新来。

清军士气低,是因为士兵是终身制,军饷又低。说白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给钱还少,那谁还好好干呢?曾国藩的军队采用雇佣制,他任命自己的湖南亲友、学生为将领,再让这些人回到自己的家乡,从贫苦农民中挑选士兵,每名士兵的薪水是普通家仆的十倍。清朝末年人口过剩,很多百姓没饭吃,曾国藩拿出重金立刻就招募到了大批肯拼命作战的士兵。这些士兵主要来自于湖南,湖南的简称是“湘”,所以这支部队就被人称为“湘军”。

在组织上,曾国藩模仿了明朝末年的戚继光,用戚家军的方式组织和训练军队。又用儒家的孔孟礼教增加士兵的军纪和使命感。每个军官手下的士兵都是自己招募来的同乡,这保证了服从性和士气。另外还采用优胜略汰的方式,规定哪一支部队打输了仗,这个部队就地解散。哪支部队打赢了仗,就给该部队军官更多的钱,以便招募更多的士兵。用这种办法,湘军仗打得越多,战斗力就越高。最后曾国藩还从西方人手里购买了一些新式枪炮,保证了军队的基本战斗力。

所有这一切规划看上去都挺好,唯一的问题是,打仗需要的大笔军费从哪里来?

反正朝廷拿不出来。

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把国库打得差不多了,现在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叛乱,经济负担更是史无前例的。咸丰皇帝比他爸爸大方得多,国库花光了,咸丰就动用皇室的私人财产。到最后皇室财产都不够花了,咸丰命人翻检仓库,把乾隆年间铸造的金钟翻出来熔了做成金条,把皇宫中的铜器也收集起来化了做成铜钱。

可是到最后钱还是不够用。到了战争后期,咸丰实在没有能力下拨军费,只能要求地方将领自己筹措资金。各地大员一看朝廷撒手不管,也就老实不客气地开始截留税款,从原本该上交给朝廷的钱里自己先扣下一部分当军费。

所以对于团练,朝廷更是不可能出钱了。而曾国藩筹款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找支持自己的地方大员出钱,二是在各地开辟新税种。清朝原本没有商业税,曾国藩在其势力范围内设立很多关卡,对路过的商品抽税。通过这些办法,曾国藩总算是勉强解决了军费问题。

不过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头了:

湘军的军费是曾国藩自己筹措的,士兵是自己招募的,将领是自己选拔的,队伍是自己训练的。那这样一支军队,不就成了曾国藩的私人军队吗?而曾国藩的处境也值得玩味——这不就是历代王朝末年时的军阀么?

没错,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湘军就是曾国藩的私人军队,曾国藩就是军阀。

尤其因为是曾国藩还是个汉人,汉人带重兵,这对于满清朝廷来说更是敏感中的敏感问题。所以朝廷十分不信任曾国藩,咸丰一度想要解除曾国藩的军职。可是正规清军的战绩太烂,当时的局势已经到了除了湘军,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剿灭太平天国的地步,而湘军除了曾国藩外,别人又指挥不动。

在太平天国一次又获得一次大胜后,咸丰只能先顾眼前,重重提拔曾国藩,让他统领数省军务。手中有了权,曾国藩立刻大展手脚,湘军实力大增,连续数次击败太平军主力,最终以绝对优势包围了南京。

曾国藩号称善于“打呆仗”。他不像一些军事天才那样动不动转战千里,而是喜欢在战略要地安营扎寨,长期防守,等太平军主动进攻,用防守来换取军事优势,以此减少自己的伤亡。

南京城城墙高大,湘军包围南京城后并不着急进攻,而是将南京城团团包围起来,用饥饿来困住太平军。

包围持续了半年多,不仅城中饿殍遍野,最后连洪秀全都吃不上饭。洪秀全这时已经陷入妄想中不能自拔,他命宫女在天王府中拔野草做成草团,声称这是《圣经》里记录的“甜露”,吃了可以益寿延年,自己带头食用。洪秀全因为相信自己是神灵,有病从来不看,也不吃药,此时身上已经有了重病。饥饿加上重病,让他在清军入城前就病死了。他的14岁的儿子继位成为“幼天王”。

洪秀全病死一个多月后,清军炸开了南京的城墙,攻入城中,开始疯狂地屠杀和劫掠,连普通百姓也成了被屠杀的对象,南京再次陷入到血海中。城破时,一些太平军开始在城中点火,攻入城中的清军也纷纷放火。尤其是耗费巨资修建的天王府被清军一把火烧为平地,据说是因为清军统帅曾国荃(曾国藩之弟)贪图天王府中的财宝,劫掠后故意焚烧毁灭证据。

混乱中,幼天在将领和亲兵的保护下,换上事先准备好的清军衣服混出城外,投奔了洪仁玕率领的另一支太平军。随后这支部队也被清军击溃,幼天王从乱军中逃出,独自流浪数日,最终被擒。幼天王从4岁开始生活在天王府里,就没离开过天王府一步,极度缺乏生活常识的他天真地祈求清廷放他一条生路,说他打算将来考个秀才,还作诗说“如今我不做长毛,一心一德辅清朝”。

当然不可能了,几天以后,幼天王就被以极为残忍地凌迟处死,太平天国除了还有一点余部外,实际算是灭亡了。

此时的曾国藩已经是全中国最有权势的人。他手下有十几万私家军队,战斗力远远高过其他清军。他的军队控制着经济最强的南方数省,掌握着这些省份的财政大权。清朝末年人口暴涨,但是所录用的官员并不多,因此有很多读书人考不上科举赋闲在家。再加上太平天国又仇视儒生,因此有大量的知识分子、参谋投入到曾国藩的麾下。剿灭太平天国又让曾国藩的声望达到顶点。

换句话说,现在的曾国藩要地盘有地盘,要军队有军队,要人才有人才。他身为汉人,只要打出“驱除满人”的旗号,推翻满清自己做皇帝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实际上,从天国降将到部属亲友,当时确实有不少人劝他造反。

然而曾国藩深受儒学教育,他的理想是当个儒家体系里的道德模范。如果是在明末清初,儒家的政治正确是“汉夷之分”,是复兴明朝驱除满清。但是清朝已经进行了数百年的儒化,而且搞得非常成功,已经把自己变成了儒家道德的正统继承人,变成了“君为臣纲”的那个“君”。在这个思想下,曾国藩恪守君臣之道才是当时儒家道德下的正确做法,造反那是乱臣贼子的所为,这超过了曾国藩内心的道德底线。

其实就算曾国藩不造反,他也大可以拥兵自重,要挟朝廷封他个王爵公候在南方割据。这样既可以保名节,又可以当一辈子土皇帝。然而曾国藩对权力毫不留恋。在攻克南京仅仅17天后,他就决定逐步解散湘军,随后只用了9天时间,就把围攻南京城的主力部队解散了一半。因为湘军还要负担剿灭太平军余部、维持地方治安、镇压捻军等职责,还不能立刻全部撤编。后来又持续遣散了4年的时间,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强大湘军,又全部亲手遣散完毕。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