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凭口舌横扫六国的纵横家——张仪、苏秦

凭口舌横扫六国的纵横家——张仪、苏秦

《大秦帝国之崛起》

昨晚央视开始播放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本人也饶有兴致的去看了,没想到第一集苏秦就出来了,跟想象的形象差不多,至少比芈月传里的好些。看到他,我就想起了第二部的张仪,这一对冤家在战国时期掀起了腥风血雨。

他们俩均为纵横家代表。所谓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前者主要利用外交联合各国,后者利用矛盾或离间分离各国。纵横家在诸子中的历史地位并不如儒、道、法那些流派显赫,各国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是喜怒不定。他们不改政治,不涉民情,更不插足军队,只凭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列国之间。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的智谋和策略对列国混战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观整个战国时期,擅长联合或离间的纵横家层出不穷,从战国早期的公孙衍、惠施;到中后期的苏秦、张仪、虞卿、甘茂等人,再到末期的范雎、蔡泽。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苏秦张仪之辈。

凭口舌横扫六国的纵横家——张仪、苏秦

张仪(看到大秦帝国第二部的张仪,我就想起了武林外传的吕秀才,都是能说会道的角儿),他为魏国贵族后裔,但是他在魏国混得并不好,跑去楚国,却也只在令尹府下做门客。有一次被怀疑偷壁遭至殴打,转投秦国,此时公孙衍在秦国如日中天,任大良造。不过张仪见缝插针,通过说服魏国与秦国和好,并得到河西之地,被秦王赏识任相。受到排挤的犀首跑回魏国合纵其他五国合力抗秦。这时,张仪把他的连横之术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离间拉拢齐楚两国,使五国相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之后又来讨好拉拢魏国,魏国放弃了公孙衍的合纵之策(可怜我的犀首),转而联合秦韩以攻齐楚。

为了更好的拉拢魏国,张仪复魏任相,跟苏秦相比,他更专一的多,只在秦国魏国任相。在魏期间,多以秦国利益为首要考虑。魏王反反复复跟秦国打过几次,眼看着撑不下去,只好请张仪做说客要求和解(魏国实在是个朝秦暮楚的典范),于是张仪回秦任相。后来齐楚会盟,威胁秦国,他又来到楚国花言巧语,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六百里商於地之争,这在剧中也有很好的刻画。可惜秦惠文王死后,即位的秦武王并不喜欢张仪,张仪后逃到魏国并身死故乡。

凭口舌横扫六国的纵横家——张仪、苏秦

苏秦,河南洛阳人,前期穷困潦倒,后发愤图强学成献策,被燕昭王赏识。并作为特使身份出使赵国,推销合纵抗秦的战略构想,最风光时身佩六国相印。后游说齐宣王归还燕之旧城。离间齐赵关系,最后被刺杀,齐王以反间罪车裂于市。(他这一辈子主要跟齐国杠上了)

以上内容主要依照电视剧中的历史主线所写。之所以这样描述,是因为这其中涉及历史上未决的苏秦张仪的年代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史记.苏秦列传》、《战国策》中记载,苏秦与张仪同时代且稍早些,是苏秦先合纵诸侯抗秦,才激张仪入秦的。

但1973年出土的更为早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记载,苏秦却是在张仪之后。与张仪连横相对立的乃是公孙衍的合纵,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张仪在秦国任相时,苏秦还没踏入政坛。剧中的苏秦也是在秦昭襄王时期出现的。

这两种观点究竟孰真孰假,暂无定论,两类资料皆出自于汉代,后者稍早,前者有更多的参考资料。史料总归是人记载的,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证据发现,现在我们所看重的,应该是苏秦张仪各自的才干和对历史的思考,“古为今用”才是我们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