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功过几乎一样,可为何汉和秦的结局却不同?

汉武帝和秦始皇的功过几乎一样,可为何汉和秦的结局却不同?汉武帝是那种野心特别大,总想要建立一番伟业的皇帝。正好他之前的文景二帝都是比较保守,不愿意折腾的皇帝,修生养息一段时间后给他留下了数不尽的钱粮,汉武帝的野心于是有了实现的基础。

接下来,汉武帝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加强国内的统治。

在汉朝统一天下的时候,刘邦对全国并没有绝对的控制力,所以说刘邦建立的汉朝采用了郡县制,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虽然有很多军队臣服于刘邦,但它们本质上还是独立的诸侯,刘邦不得不向这些势力妥协。汉初全国有一半的国土采取郡县制,被朝廷直接管理。另一半的国土分封给这些地方势力,以换取他们对帝国的支持。所以,汉朝建立之初,实际上是一半郡县制,一半分封制。

不言而喻,地方上的独立诸侯是帝国的巨大威胁,朝廷早晚要除掉。汉武帝之前的几位皇帝一直采取削弱诸侯的政策,手段包括冤狱、诱捕、战争,无所不用其极。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朝廷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削平诸侯已经是大势所趋。

汉武帝是雄心勃勃的帝王,这种人怎么能允许帝国境内还有和自己不一致的人?所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帝国境内这些残存的诸侯势力。他用的是一个很聪明的办法,颁布 “推恩令”政策,就是让诸侯王把自己的领土分封给好几个儿子,而不是只分封给大儿子。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各国之间互相牵制。不久之后,诸侯国自己就被削弱到毫无威胁的地步了。

你也许会觉得,这个政策等于直接伤害了诸侯国长子的权力,难道引起长子的不满怨恨,留下造反的隐患么?它和直接削减诸侯国的土地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推恩令高明的地方在于,虽然长子会对此不满,但其他儿子从中获得了好处,会全力支持这条政策。所以等于朝廷以诸侯国的国土为诱饵,引诸侯的子孙们互斗,朝廷坐收渔利。

汉武帝打击完了诸侯之后,第二个要收拾的,是读书人。

在中国古代,只要是读书人,都算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选拔人才也都从中挑选,所以朝廷控制读书人是必然的。一般来说,是同时采用两个办法:打击和拉拢。

朝廷会指定一套官方学说,凡是这套学说学得好的,都给你一个官做,给你钱花,这叫“拉拢一批”。凡是讲话不符合这个学说的,就灭你,这叫“打击一批”。这一打一拉、利诱威逼的办法非常好用,每次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汉武帝上台以后,首先要制订朝廷的官方学说。他听从大学者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以后,数千年间,儒学一直都是中国官方的理论学说。

不过在儒家的道德大义之下,还一直隐藏着法家的监狱镣铐。这就叫做“儒表法里”,“王霸杂之”。“

儒表”,就是“外表是儒家”。“法里”,就是“内里是法家”。

“王霸”,就是“王道和霸道”,这个是孟子提出的说法:“王道”是“道德教化”,“霸道”就是“武力征服”。“王霸杂之”,就是道德感化和武力征服两手都要硬。

所以中国古代的百姓,出生以后首先要受到的是儒家的道德教育,周围的长辈朋友都要求你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比如要遵纪守法,要听长辈和君王的话)。如果你拒不服从呢?那就有家法、宗法来收拾你,再不行了还有官府来处罚你。

在教育你之前,他们会先讲一番儒家道德,告诉你到底违反了哪些道德。论证清楚你错在何处之后,再开始真正处罚你。这就是在“儒表法里”古代基层的表现,当然,在高层就是另一种玩法,这里不再细说。

如果说汉武帝只是削弱诸侯、统一言论,那他还称不上是一个有野心的帝王。有野心的帝王,总惦记着干一些能千古留名的大事。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兴修水利,开凿运河这些大工程,自然是要做的。在全国四处巡游,看看风景题题字,也是一定要搞的。但这些事情都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件事更让他着迷:

扩张领土。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领土。西南,打到了今天的云南和四川,南方打到了海南岛和越南北部,东北打到朝鲜半岛,西北打到了今天内蒙古的中部。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北伐匈奴的远征。

我们都知道,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胁,给北方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为此,中原王朝宁愿花费巨资建立夸张的万里长城。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武帝决定一改防守姿态,主动出击,一劳永逸的解决匈奴的问题。

汉武帝派出庞大的远征军深入大漠,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把匈奴远远的赶进大漠深处,让匈奴十几年不敢再南侵。

此时的汉武帝,可以说普天之下已经没有敌手,唯一的敌手只有死亡。于是,汉武帝像很多帝王一样,开始渴求长生不死之术。他晚年把很多时间用在寻访仙人和不死药上。当然,除了浪费金钱和感情,他什么都没有得到。

历史上,我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回顾汉武帝的一生,他干的事的确和秦始皇大致相同:这两位都热衷于统一国内思想、修建宫殿、运河等大型工程、全国巡游、开阔疆土以及寻访不老药。

在结果上,他们两个也犯了同样的错误:野心太大,损伤民力。修宫殿、巡游全国、开凿运河、发动战争都是非常耗费民力的事。汉武帝因为花钱太多,到了晚年的时候国库已经被挥霍一空,文景之治的鼎盛国力到了他的手里,开始走下坡路了。

司马光说汉武帝有“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汉武帝和秦始皇其实是一类人,之所以汉朝没有亡在汉武帝的手里,一则是文景二帝留下了充实的国库,一则是汉武帝的晚年有所悔悟,在国力快要崩溃的时候扭转了政策方向,算是悬崖勒马了。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