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李隆基半世英明,为何安史之乱中却昏招迭出,搞得自己狼狈不堪?

在安禄山叛乱的前几年,唐朝军队和迅速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在如今哈萨克斯坦的位置有过后来被称为“怛罗斯之战”的大战。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大帝国的碰撞,最后以唐军大败告终。这场战争的影响深远,唐朝失去了向西继续扩张势力的可能性,停下脚步的同时也加强了在西线的兵力。

所以当安史之乱爆发之时,唐朝在东线的兵力要比西线弱一些。但不管怎么说,唐朝盛世的底子还在,勉强拿出一支能抵挡住叛军的部队还是没问题的。按照历史学者们的分析,当时唐军只要继续坚守长安和洛阳之间的潼关,就能保证长安的安全。而随着唐朝各地的军队前来救援,以及叛军内部就有重重矛盾,安史之乱完全有可能在损失不大的情况下迅速平息。

但这时问题出在了李隆基的身上。

有时我们在诧异,某些历史人物为什么会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时,不妨站在他的角度,站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来看问题,也许就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在安禄山造反之前,李隆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生活在歌功颂德的奏折之中。在他的思维里,国家无疑正处在万年难遇的繁华盛世中,全国形势好得不能再好,安禄山忠得不能再忠。

然而现实和他想象的完全相反。用现代心理学的话说,这叫做“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心理焦虑,人们会在潜意识里把这种不协调给强行纠正了。由此,人们会做出一些外人看来很荒谬的行为。

比如说,生活中有一种轻度的“被迫害妄想狂”患者。他们总用恶意去揣测别人的行为,别人随便做点什么事,他们都觉得这是在欺负自己,甚至是在害自己。这种心态有很大可能是认知失调造成的:他们内心深处认为自己素质优秀,理应成功,但是在现实中总遭遇失败,两者之间产生了认知失调。为了解决这个失调,他们就必须给自己的失败寻找其他理由:别人总在处处害自己。

再比如说,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被迫过着非常辛苦的日子。一方面,他觉得这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否则他就不是被迫去做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接受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时光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上。为了摆脱这种认知失调,他们其中一些人会改变自己的认知,对那段苦难经历极为自豪,认为这段生活意义非凡,宣称“没经历××的人生不完整”。所以我们会见到一些人,在年轻的时候明明是被时代害了,吃了本不该吃的苦,但人到老年反倒怀念起那段时光来,仿佛他们的人生真的因为过了一段倒霉日子而变得光辉灿烂起来。

毫无疑问,李隆基也得了认知失调的毛病。

在他刚听到安禄山造反的消息时,根本不愿意相信,报告都送上来了,他还觉得你们这是在逗我吧?等到局势已经一塌糊涂,不由他不相信的时候,他总算是相信安禄山造反了,但随之就产生了严重的认知失调:我的大唐王朝正是鼎盛强国啊,万年不遇的盛世啊,怎么可能出现大动乱呢?

李隆基内心的盛世幻相和安禄山造反的现实产生了严重的认知失调。强大的焦虑让李隆基没有耐心等待,他必须立刻解决掉这个失调。

驻守潼关的是其他节度使的军队,其中不乏胡人将领。经过安禄山的叛乱,李隆基对胡人充满了猜忌。他先是下令诛杀了据守不出的两员名将,又强迫继任者出关绝战,结果唐军在错误的军事指令下大败,潼关被攻陷。

潼关是长安东边的门户,被攻破后长安很快就会沦陷。听到潼关沦陷的消息,李隆基带着嫔妃、部分大臣在凌晨中仓皇出逃,慌忙中连皇宫外的妃子、皇孙都来不及通知。按照习惯,权贵出行是要有人打前站的。因为古代没有电话,得有一拨人去通知前方的驻地安排好食宿、负责接应。结果李隆基派去打前站的宦官,到了离长安不远的咸阳县,就和县令一起逃跑了。

等李隆基一行人到了位于咸阳的行宫,发现宫中的人全跑光了。行宫里没人招待他,出来时太仓促也没带吃的,结果李隆基到了中午连饭都没吃上。最后是宰相杨国忠跑到街上,买了点烧饼回来,让皇上凑合凑合吃了。就这点烧饼也不够大伙吃的,附近有老百姓送来一些麦饭,那些平时锦衣玉食的皇孙们连筷子都顾不上用,抢着用手抓着吃,都抢光了还没吃饱。随行的将士自然更是没得吃了。

第二天,一行人走到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这一路上,沿途官吏百姓早就跑光了,粮食财物也早被哄抢一空,负责保护李隆基的士兵跑了一天一夜也吃不上饭。各种旧怨累积在一起,再加上背后有人指使,终于发生了兵变。兵变的士兵先是自行杀掉了宰相杨国忠一家人,又包围了李隆基的居所,说杨国忠谋反,要求杀死杨国忠的堂妹,李隆基最宠幸的妃子杨玉环。

杨玉环和武则天不同,她对政治没有丝毫野心,从不过问国事,一辈子只是专心服侍皇帝。杨国忠固然坏,但这说到底是杨国忠和李隆基的错,和杨玉环并没有关系。但是在生死之间,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李隆基忍痛杀死了杨玉环,这才暂时稳住了禁军。

这时的李隆基已经混到连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的地步,彻底失去了权势。太子李亨本来就和李隆基不合,此时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李隆基由禁军保护进入四川避难,李亨去了宁夏,在当地节度使的支持下自行称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从法理上来说,未经李隆基同意就擅自登基,这等同于篡位。但是李隆基能自保已经是万幸,想管也管不了,只能默认现状。

而叛乱的那边,安禄山是个武夫,虽然善于打仗,却没有一点定国安邦的本事。他的军队所到之处四处劫掠,搞的还是游牧民族那一套。因为安禄山内政水平几乎为零,叛军很快出了问题。先是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死。接着安禄山手下的大将史思明又杀死了安庆绪。最后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杀死,而史朝义又被部下李怀仙杀死。

总之内部混乱至此,叛军不战自乱。安史之乱终究是以这样的方式,巨大的风波慢慢平息了下来。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