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驾崩以来,直到西汉建立的初期,整个大社会动荡不安,各种势力盘综错节,权力的争夺也愈演愈烈,战争几乎是没有停止过的。 秦二世在赵高和李斯的帮助下登上了皇位,杀死了公子扶苏以及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还大肆杀害朝臣,使得百姓人人自危,最终不得不掀起了反抗秦二世统治的起义。从这个时候起,天下就是乱的,各种战国时期的诸侯势力纷纷抬头,你争我抢丝毫不让。即使汉高祖结束了秦朝的统治,更是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最后还开国建立了西汉这个朝代,但是还是避免不了无止境的权力争夺。西汉是统一了,但是并不稳固,所以才会发生“七国之乱”。 要说“七国之乱”,就要从汉高祖刘邦甚至是秦始皇时期说起,这是政治上留下的弊端,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下的各诸侯王虽然听命于天子,但是却拥有自己的小国的所有的治理权力,而且大的诸侯国甚至还可以吞并小的诸侯国,只要你不背叛天子,怎么浪怎么来都没有关系。就是因为分封制下的这种弊端的出现,各诸侯国之间年年战争不断,周天子对各诸侯王的统治也越来越小,周天子控制不了这些势力庞大的诸侯王,被他们牵制、妥协。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分封制弊端的最好的体现,各国之间战争不断,最终形成了秦楚燕韩赵魏齐这七个大国,其余的小诸侯国都被这七个国家给吞并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最后的这几个大国不可能这样相安无事下去,最后果然还是被秦国给统一了。 秦始皇统一了七个国家之后,听取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不再奉行分封,而是实行郡县制,将中央集权最大化,国家的政治体系先进化。不得不说李斯和秦始皇这两位人物的思想真的很超前,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这种有远见的思想,为后世几千年直至现在的政治体系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和模型。郡县制下,民反而官不反,各官级管理自己的事情,不能插手其他官员的工作,就这样社会开始渐渐稳定。好景不长,秦始皇为了千秋大业,劳累过度,早早的在东巡途中病死了,被寄予厚望的长子扶苏没能继承皇位,反而是年幼无知的幼子胡亥继承了大业。再加上有赵高这个大坏蛋在其中作乱,好好的一个大秦朝就被这两个人给玩完了。秦二世的暴政让他统治下的土地上,纷纷爆发了反对他的起义,项羽刘邦等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秦末大乱,旧势力起死复生,集结了以前的兵力,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纷纷复国成王了。西楚霸王项羽巨鹿之战一战成名,成为各诸侯王联军的统帅,刘邦灭亡了秦朝,迫使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项羽自封西楚霸王,还分封诸侯王,也就是在灭秦战争中的功臣们,他们大多是自称为王的旧势力。刘邦打败项羽,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汉军实力和一大堆的谋臣,另一方面就是靠的项羽的那些并不忠心的诸侯王小弟们。所以刘邦建立西汉以后也不得不立他们为诸侯王,赐给他们封国,让他们拥有和之前并不差的待遇,算作是报答。西汉初期的几代是“郡国并存”,既然分封了诸侯王为何不完全分封他们,反而还要保留秦始皇留下来的郡县制呢?说明刘邦这老滑头心里是认可郡县制的,他内心里一定不想分封他们。 刘邦在位的时候专注于消灭那些异姓的诸侯王,汉文帝刘恒在位的时候就专注于消灭那些同姓的诸侯王,他大业未成而死,于是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继续着他的事业,消灭藩王。晁错提出了《削藩策》,汉景帝就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吴王刘濞、淄川王刘贤、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这几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反抗汉景帝,最后被镇压。这七国之乱使得汉景帝最终成功的消灭了藩王势力,使得藩王们实力大减,但是也为梁王的独大埋下了祸端。总的来说七国之乱不仅没有使西汉倒退,反而促成了西汉中央集权事业的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