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第四届元宵民间民俗文化节 秀出浓浓福清味

/Upload/News/2013-2-21/2013221119586H39I.jpg

镜洋镇选送的宗鹤拳表演。滕端钦 摄

/Upload/News/2013-2-21/201322111958KVE0D.jpg

东张镇的走灯牌民俗展演让市民们耳目一新。郭成辉 摄

  本报2月21日讯(记者 滕端钦 见习记者 林雨晨)昨天, 虽然天气寒冷,但“两馆一中心”广场却热闹非凡,18个各具特色的民俗节目齐齐亮相,一招一式无不体现浓郁的福清传统文化味。

  下午1点30分,虽然离正式演出还有一个小时,但工作人员已全部就位,一些表演团队也在紧张地进行最后的彩排。龙山街道演出队火红的着装搭配上雪白的羽毛头饰,加上演员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现场效果美极了。街道老体协常务副主席江明珠告诉记者,她们团队表演“烧瓦塔”的舞蹈服装上午9点多才寄到,可把她急坏了。一穿上漂亮的演出服,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上台走位、彩排了。

  在现场,最吸引记者眼球的是来自三山、高山、沙埔等镇的板凳龙队伍。沙埔镇用的是独特的八角龙灯,用竹篾做成的龙头龙尾显得栩栩如生。高山镇的板凳龙掀起了文化节现场的第一波高潮,演员们通过走位变换各式队形,板凳龙忽上忽下,左右摇摆,或伸展或盘旋。三个镇的表演各具特色,引得观众不断叫好。

  玉屏街道选送的节目“渔翁戏蚌”也是文化节民俗表演中的一大亮点。只见舞台上的渔翁动作诙谐幽默,蚌精舞步轻捷,当看到渔翁的头被蚌壳夹住、而后四脚朝天这个充满趣味性的表演时,台下观众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渔翁扮演者郑曾斌老伯今年已78岁高龄,从12岁就开始接触此类表演。蚌精扮演者林爱英告诉记者,她今年68岁了,自从13年前进入老体协,便和郑曾斌搭档表演“渔翁戏蚌”,每一届民俗文化节上都有他们的影子,感觉特别自豪。

  现场除了民俗文化表演外,还设置了民间技艺展示区。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来自各镇街经典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主要有根雕、剪纸、国画、十字绣、陶艺、盆栽、竹编、钉称等,让人大饱眼福。在东瀚镇编蒲粽的展位上围了许多老年人,看着或三角形或马蹄形或四方形的蒲包,来自宏路的何燕麟老伯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每天都要去一都或者东张山区砍柴,早上出门前就带上包有各类五谷杂粮的蒲粽,午饭就靠这些蒲粽解决,直到傍晚才下山。”在一旁的其他几位老年人也随声附和,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都感叹现在生活好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

  参加本届文化节的不仅有年长的演员,许多青少年也是带着一身绝活登台亮相。镜洋镇的宗鹤拳表演队,大部分由小学生组成。别看他们年龄小,又是第一次参加文化节表演,但打起拳时表现出的精气神着实显威力。来自玉屏中心小学的陈奎霖小朋友边和同伴王宇成做着热身运动,边告诉记者:“能和师兄弟们一起登台表演,将平时所学的拳术展现给大家看,我很开心,我妈妈今天还特意借了摄像机来给我拍摄留念呢!”

  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表演,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还在放寒假的大学生陈力说:“举办民间民俗文化节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尤其对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年轻人来说,更是一个了解我市各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我们有这么多民间技艺达人,各乡镇有这么多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