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红崖天书”破译专家林国恩莅宁德探寻“建文帝迷踪”

  余氏宗系潜藏秘密

  在洋中镇钟洋村,有一奇特古墓葬,当地人称建文朝武将余六府墓葬。该墓葬,虽位于深山之中却被民居团团包围,全系鹅卵石侧柱。据介绍,该墓葬原为沉棺墓,系突然坍塌,并被赋予传奇色彩,每到三更时分,墓主人便骑着白马绕村。

  “古墓葬穴位怪异,按墓葬风俗,墓葬地应与民居分开,而该墓葬却位于民居中心,且向阳。据考证,该墓葬与南京、江苏一带古墓葬用料相同,与闽东明代墓葬用料全然不同。”王道亨说。在对余氏及其分支的族系家谱研究中,发现存在不明不白藏头露尾的文字现象,似乎有难言之隐。在对余氏族谱的脉络剖析中,其十六世的没落、分散与明朝周斌后裔的踪迹惊人相似,疑点丛丛,并与郑歧村郑氏家族类同。“建文朝武将余六府身世之谜”、“帝师周斌后裔下落之谜”、“国母亭与吕太后下落之谜”三者之间涉及的历史、人物存在着某种逻辑和因果关系。他认为,若能借鉴余氏家谱的研究,揭开建文朝武将余六府的身世之谜,进而理顺周斌周氏一族扑朔迷离的状况,一定会推动建文帝踪迹研究、为建文帝出亡宁德一说提供有力的佐证。

  在余氏宗祠,笔者发现这里还保存着落款为“万象新”的楹联,上书“国族聚于斯相府芳声未艾宗祊藏之久后贤俊烈重兴。”

  “该题联居余氏宗祠正中,可见此人地位在余氏家族中非同一般。”王道亨告诉笔者,研究小组查遍当地有关族谱,甚至是上网百度,都未能找到相关记载。林国恩发现在另一楹联上,书有“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而建文帝史称“让皇帝”,楹联中有带“让”字,极有可能“万象新”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余氏宗祠院内,对联、半月池等直指安徽、南京,林国恩认为,钟洋余氏极可能源自安徽,并与南京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惊现遗址直指建文迷踪

  在钟洋村的考察中,当地村民再爆惊人发现,离钟洋村余氏宗祠约600米处,存在一处通道,似墓穴又似地宫遗址,奇特的是钟洋村地处蕉城、古田、罗源三地交界处,在洞口放把火,古田大甲的另个地洞能冒烟。

  在钟洋村“下路山”半山腰,笔者见到了该处遗址,洞口旁散落着部分石构建,一面疑似碑文的石构建,正面倾覆于洞口正前方,碑身宽且长,头尾由两个半圆形大石构成,用手触摸碑面着地处,可明显触觉碑上文字,长度近3米,宽超1米。场地呈半圆形,洞口边上的围墙经年累月已覆上厚厚的青苔,但仍可见由石块垒砌而成的痕迹。

  “村里老人们传言下路山闹鬼,所以少有人到此地,我七八岁时曾壮胆进去过一次。”村民余承曲回忆,石洞地势蜿蜒向下,可以至被石碑覆盖处的底下,洞墙由石块砌成,因为洞深且黑,行走时只能手抚石壁,摸索前行。他还告诉笔者,石洞地下还有密室,但至于数量就不得而知了。

  “遗址似墓穴又似地宫,极像传说中的建文抗燕据点。根据村民描述,研究小组推断密室有分工,分为军房、医疗室、军械室等。”王道亨认为,此前在上金贝金邶寺周围四五十座寺庙的遗址内也陆续发现了秘道,极有可能与建文帝在闽活动系列踪迹有关,有待进一步考证。

  “此前由”红崖天书”及建文帝留下的诗词以为对建文帝出亡西南说已经很完整。而此次到宁德,看到建文帝系列踪迹考察,诸多线索与红崖天书自然吻合。”林国恩告诉笔者,目前全国各地对于建文帝下落众说纷纭,对于宁德的新发现很早就开始关注,此次实地考察,百闻不如一见,对于郑歧村、钟洋村、霍童支提山等一系列佐证建文帝在闽踪迹考察均有据可查,亦可充分验证建文帝出亡宁德的说法。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