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城北通往拔里村的唯一公路 30年前竟是铁路 [阅读提示] 一条小铁路,从清流县城通向北部山区…… 当地作家董美娟在 《怀想石砌路》中回忆说: “溯溪右岸……经供坊,铁路是笔直的一段……这一路,我们沿小火车道跨着枕木前行,清流至拔里三四小时……火车游龙一样贯来,我们不慌不忙让出轨道,走两旁的人行道。若是火车同行,我们定会强行爬上去。有时火车司机会减速,有时主动停车让我们坐……” 这是上个世纪一个时代的奇迹!不久前,记者前往寻访。 通往深山的公路又平又直 出清流城西,沿白石河一路往北,是大片的山间田地,村子一个连着一个。诗人叶国斌说,这条河里多萤石矿沙,曾在月夜里形成龙津古八景之一:“半溪残雪”。如今,溪流无声,倒映着高速公路的长桥雄姿。 清流城北通往拔里村的唯一公路 30年前竟是铁路 驱车北上,路宽约四米,又平又直,是山区乡道少见的路况。约半小时,抵达龙津镇拔里村部——一座带院子的新楼房。与它一路之隔的一座带环形走廊的旧楼房,曾是拔口采育场的场部。村子原名霸里,雅称拔里,人口上千,村部所在地位于流自左拔村、右拔村的两溪交汇处,所以叫作拔口,林场职工与村民生活在这里,曾经就像在深山的小镇。 拔里村年轻的支书张前程对小火车的记忆淡薄,他请来林场退休的工区主任江庆生讲述当年的事。 老江是清流长校江坊人,1958年参与伐木,今年74岁了,健壮,健谈。他说,职工多山东、江苏、上海籍的,来自当时的南京砖瓦厂——还有黑龙江、闽南的。一个工组二十多人,三个工组为一个工区,场里有七八个工区,500多人。县里曾有6个这样的伐木场。当年,这里的树真多啊,口径一米的常见,两米五的也多。当时,鹰厦铁路才开通不久,外面需要大量的枕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