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娘今年刚好70岁,从印尼归国屈指一算已经52年了。 1960年6月,刚满18岁的俞金娘终于如愿以偿地踏上了归国之路,从印尼的梭罗只身回到祖国。俞金娘说,在印尼土生土长的她从小就特别关注中国的发展,那时,她几乎每天都阅读中国的《人民日报》,并从梭罗福清公会的老一辈华侨的言谈中,了解到不少中国发展变迁的故事。向往祖籍国,回到祖籍国,成了青少年时期俞金娘的情结。小学时代、中学时代,她一直囔着要回国,但父母见她年幼,始终没有答应,但她立誓一定要回国。初中毕业后,她不顾家人与亲属朋友的反对,毅然踏上归国之路,父母为此伤心了很多年。 回国后,组织上安排俞金娘到集美华侨补校上了半年的补习课,尔后进入福州二中读高中,1961年入团,1964年,考进华侨大学医疗系,1969年毕业,分配福清医院当内科医生,1970年结婚,直至退休,没调离过岗位。 俞金娘说,她回国时,恰巧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生活极其艰苦。尔后,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作为从国外归来的“侨生”,“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偏偏回国吃苦”,她的回国动机被怀疑,也因此吃了不上苦。但种种不公与酸甜苦辣并没有动摇她对祖国的看法,以及她对生活的乐观情绪,她忘掉恩怨,依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去,她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得知自己的女儿居住在只有11平方米的小木屋,生活极其贫寒,1973年,1977年,俞金娘的父母曾先后两次从印尼专程回国,准备接女儿回印尼,但都被她婉拒。1979年,省、福州市侨联领导代表组织专程来福清找俞金娘谈话,说是根据现有政策,组织上特准俞金娘可以回印尼和父母一起生活。听到这话,俞金娘哭了。她向领导说,回国是她的理想,回国内后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她能和全国人民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此次谈话,她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即然回来了,就要坚持”。俞金娘的话感动了组织上派来的领导,领导说她是“典型的爱国主义者”,组织上尊重俞金娘的再次选择。 1983年在落实归侨知识分子政策中,组织上对俞金娘的回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她得到了公正的待遇,那年,她被选为福州市人大代表,随后又当选为省、福州市历届侨代会代表,1984年加入致公党,成为“文革”后致公党第一批党员。1989年至今,连任融城侨联分会副主席,业余时间从事“侨”的工作。1995年,俞金娘提升为福清医院医务科科长,2002年退休。退休后,被聘请留院继续工作了5年。随后,受福清同仁医院聘请,出任内科医生,直至今天。 回顾自己回国所走过的52年的道路,尽管有苦辣辛酸,但也有更多的欢笑与喜悦。俞金娘说,她的一生有过无数次的人生选择,但最引以为豪的是选择了回国。在她的这一生中,她能在祖国的这一片土地上,看到祖国从贫穷到富强的变化,她这一生没有白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