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认为,中美如果发生冲突,将会与一定的政治背景有关,即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一般来讲,旧的衰落的霸权国家将受到新崛起国的挑战。国际秩序的变化一般会按照如下框架发展。 1)如果一国认为保持现行国际秩序更有利,它将会保持稳定; 2)如果改变国际秩序的期望利益超过代价,一个国家将试图改变现行秩序; 3)该国将会通过领土、政治或经济扩张来改变现行秩序,直到进一步的扩张所承受的代价会超过其所获得的利益; 4)如果维持现行秩序的代价增长的速度比一个国家承受这个状态的经济能力快,那么该国将会寻求改变现行秩序; 5)如果失衡问题得不到解决,现行秩序将会做出调整,新的实力分配将会建立。 现在我们用这些依据来审视中美关系,来确定中美之间是否会发生霸权之争。美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主导者,而且美国的权力基础在损坏。 其国际声望正在下降,因为世界各国认为美国在非法滥用武力,其盟友与其联合的意愿也在下降。维持霸权的结构基础,即上面提到的维持现行秩序的代价增长的速度要比霸权国家所能承受代价的大。 很多现象都在证明这一点。 1)联盟的领导一般会比成员投入的多,然而收获的相对较少。美国领导的西方集团在冷战中获胜,但美国所付出的代价是大量的国债,其财政需求达到了每年gdp的2%; 2)随着经济的成熟,其增速在放缓,消费在上升,但投资却在下降,由此经济陷入停滞。我们都知道,美国现在的实际存款利率为零或负。 3)政府在社会服务、增加财政预算、增加国防支出和维持霸权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我们都知道,美国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社会服务、医保、债务和消费需求,这限制了美国增加安全投资的能力。 米尔网 www.junshijia.com 4)安全问题增加的速度比美国应对能力的增长要快,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行动一周要消耗20亿美元,这让美军发现它在应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挑战时捉襟见肘。尽管维持西太平洋安全与现在的冲突所需要的不同,但美国财政的分散使其应对新危机的军事能力在下降。 霸权变化的另一个因素是存在能够取代旧霸权的挑战者;最近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让中国取代美国控制国际秩序变得可能。当今社会,经济是军事和政治实力的基础。因此,这是一个很方便衡量一个国家力量变化的标准。各国实力的不均衡增长是国际秩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中国的经济增长十分显着,1979-2005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为9.7%;而美国同期增长速度仅为3%。 文章指出,自2003年开始,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优势就一直在下降。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的消费,也因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果当前的趋势持续,美国经济优势就会很快结束。 实力的另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军事支出;中国的军事支出一直在增长,但美国的支出仍然拥有绝对优势。中国2008年军事支出的官方数字为590亿美元,而美国高达4814亿美元,差距达到了8倍之多。然而,实际差距可能没有这么大,中国的官方数字可能比实际支出要少。另外,中国各省也有相应的国防责任,它们的投入也应该考虑在内。 最后,国家还对许多为解放军提供装备和物资的企业进行补贴。中国2003年的名义国防支出为220亿美元,将上述包括在内的话这一数字可能会达到686亿美元。美国国防部估计,中国2007年的国防支出在970亿美元和1390亿美元之间。 此外,美国的国防支出被分摊到世界各地,这是维持霸权的必要安排。相比之下,解放军能够把支出集中进行能力建设,而且关注较小的范围。 以地区为基础的话,其支出已经足够中国在西太平洋自由活动,并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 因此,我看看到美国维持世界霸权所付出的代价已经为对其构成挑战的国家创造了机会。伴随着经济和国防支出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实力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超过美国。 霸权国家(美国)和崛起大国(中国)实力的相对转变促使后者挑战对世界秩序的控制,后者的目标将是改变旧的世界秩序,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文章认为现行秩序对中国有利,为中国崛起创造了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中国可能会调整现行秩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换句话说,从现行秩序中受益并不妨碍更有益规则与秩序的存在。中国可能采取措施改变现行秩序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改变禁止对台湾使用武力或严厉外交措施的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