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的文章摘录如下: 去年末今年初的一些事,包括北京展示核潜艇力量,再度将中国的核不透明政策置于前台。实际上,信息缺乏助长了针对中国核武库现代化的危言耸听的报道。一些人称中国核力量现代化是危险冒进、破坏稳定的。这种担忧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核现代化会消除令中国采取不透明政策的一些动因。 1964年中国首次核试验以来,不透明一直是北京的一种战略工具,用以弥补其核力量在生存性和破坏力方面的重大不足和局限,从而增加对潜在进犯者(主要是苏/俄和美国)的威慑效果。 2006年以前中国唯一能把核弹头投送到美国大陆的是“东风-5a”,数量相当有限。这就令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很容易在遭到第一轮打击时就全军覆没。要提高导弹生存力,确保其不会在发射前被摧毁,需采取各种措施。若这个目标达不到,就不可能形成对对手的报复威胁。总的说,中国相比其他大国核力量处于基本劣势,这给北京造成了结构性压力,不得不在冷战期间和之后采取一种不透明政策。(北京)对这些导弹的数量和位置保密,有助于制造敌人的不确定感,令先发制人的计划更难以实施。 但从各种相关消息看,中国一直以来、如今正在、未来仍将推进核军火库现代化,目的正是要解决上述不足。尽管现代化步伐缓慢,中国的核力量目前仍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最不先进的,但其生存性和破坏力正稳步增加,逐渐令北京达到其长期追求的确保报复的能力。 类似的,当前中国核武库的现代化和发展也增加了破坏威力,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导弹数量正不断增加。因此,尽管在弹头绝对数量上,中国不及美俄,但施加巨大压力的能力正日益增强。这将确立类似相互确保攻击和摧毁的能力,从而提高中国核威慑力的可靠性。 中国当前的核力量现代化显然是为解决威慑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促使其采取不透明政策。但背后一些动因的消失,未必意味着北京会很快摒弃这种政策。中国核现代化步伐缓慢,消除动因亦会如此。此外,造成不透明的还有文化或外交立场等其他因素——可能也会促使北京尽可能对核威慑力保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