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证行医酿悲剧 今年3月份,我市某乡镇的一个偏僻村庄,一名50多岁的男性在小诊所看病时意外死亡。 据悉,该诊所曾在1994年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几年前,具有执业资格证的医生去世了,其妻子靠往日所掌握的一些基本医学知识,在丈夫去世后,开始为附近的村民看病。死亡的男性村民因肠胃不适到诊所就医,刚挂了吊瓶,过一会儿就出现不适症状。小诊所束手无策,等到将病人送至正规医院后,却来不及抢救。事后,经公安部门、福州药监局药检所及中山大学医科药学院鉴定,这起事故,与诊所检不出准确病因,导致延误病情,发生意外,有直接关系。最终,死者家属与诊所协商“私了”。 今年初,一名怀有3个月身孕的妇女到福州某医院看病,医生判定该孕妇需要入院保胎,孕妇考虑各种因素后,决定回到自己家附近的一个“黑诊所”进行保胎,最终失去了好不容易才怀上的孩子。 在我市,每年像这样因无证行医导致的悲剧还有不少。据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介绍,非法行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行医者自称是“中医”,有祖传妙方,以卖中草药为主;二是常年居无定所的游医,他们通常“打游击战”摆摊设点,治病兼卖药;三是一些未取得医疗执业许可证和医师资格证的“黑诊所”。 2.“黑诊所”缘何受宠 城市不断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近年来,在我市城乡结合部也出现了许多“黑诊所”。这些“黑诊所”或未取得从业资格,或使用伪造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间小店面,简陋的医疗设备,就是无证医生的工作环境,而且内科、外科、口腔科、推拿、中医科“样样精通”。他们甚至连消毒都不会,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选择去“黑诊所”看病。 许多人认为,到大医院,不管是看病还是抓药,都要排很长的队,特别浪费时间,而且费用也高,小病一次就要花费几百元。而小诊所就不同了,出了家门不远,就能接触到医生,不仅方便,而且花不多钱就能治好病。 近日,记者以牙疼为由,到某非法诊所暗访。诊所医生简单问几句后,立即给记者开了头孢拉定、甲硝锉等处方药。在诊所里,一名外来务工人员说:“这医生不错,病一看就好了。” 而记者从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市民们所谓的“好医生”其实治疗方法在于“下重药”。一个小感冒就让病人挂瓶,滥用抗生素等情况屡见不鲜,而大多数市民却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够。 3.学会辨别“黑诊所” 无证从医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很可能耽误患者治病;“黑诊所”不具备处理病人突发情况的能力,给病人生命带来严重威胁,若出了问题,利益更是得不到保障;“黑诊所”卫生条件差,还可能导致疾病交叉感染。近两年,我市卫生监督部门已查处50多家“黑诊所”。 受打击后,许多“黑诊所”也提高了“防御水平”,有的将药品放在其他地点躲避查处,有的索性收起广告牌,只在周末或夜晚接诊……尽管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巡查和打击力度,但“黑诊所”依然不断涌现,而且相关部门在执法时还常常遇到市民的不理解和阻挠。 市卫生监督所建议,市民在生病时要到正规医疗场所就诊,要学会辨别“黑诊所”,防止上当受骗。如,合法的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悬挂于明显处,而个体诊所均不具备接生、人流、手术、b超和性病诊治资格和条件。在集贸市场等人流、物流集散地摆摊设点,看病、针灸、拔牙、镶牙等都属于非法行医。市民获悉后,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举报,共同抵制非法行医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