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我市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掠影

南少林武术传承薪火不绝

——我市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掠影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孩子们先是施以标准的抱拳礼,紧接着“捆手、低膀护手、拍手踢腿”,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精神十足……5月29日,龙山龙东小学的孩子们打的这套拳令现场的家长惊叹不已:“这不就是电影《叶问》的咏春拳吗 ”

  是的,孩子们打的正是咏春拳,这样的场景如今出现在了我市城乡12所小学里,成为孩子们每周必上的课,也成为弘扬和继承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学生兴起武术热

  龙东小学成立少儿武术队始于去年9月份,第一期报名参加的共有60名学生。

  “这60名孩子组成的少儿武术队是从学校3-5年级众多报名的学生中挑选出来,许多家长还特地打电话给老师申请名额,孩子和家长对武术的兴趣都非常高。”龙东小学校长张友善告诉记者,这不但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还使学生感受到本土武术文化的魅力,在练习中锻炼了身体,受到了武德的熏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朝气蓬勃、吃苦耐劳的精神。

  跟龙东小学一样,我市城区和农村学校崇文小学、石竹小学、石门小学、音埔小学、融西小学、西园小学、龙田积库小学、江镜中心小学、下和洋小学、塘沁小学、玉桂小学总共12所小学,从2013年9月陆续开始将南少林武术引进校园,成为校本课程的内容之一。

  为了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为了弘扬和传承源自福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特批准福清南少林武术进校园,2013年8月,市教育局迅速向全市中小学转发了这一通知。

  “为了赶在9月开学后让孩子们就能练习上南少林武术,我们广征拳师,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南少林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昌平说,在民间拳师的热情帮助下,12所学校的武术课程陆续开班,除了教授孩子练习咏春拳和罗汉拳,他们还定期到学校为孩子们教授武德等理论课,让孩子真正明白习武健身、德武兼修的道理。

  不仅校园里将南少林武术纳入常规课程,就连融城街头也开起了“武馆”——南少林武术传习所。练武的风气在融城中逐渐热闹了起来。

  源远流长的南少林拳

  经考古工作者调查、考证和考古挖掘,1993年6月,在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找到的少林寺遗址就是史籍记载的“南少林”。2004年5月,“福清南少林武术研究会”正式成立,随后就投入紧张的抢救、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南少林武术文化等工作。现已发掘出传统武术套路80多种(包括各种兵器)以及密笈等,发现中老年拳师有500多人。

  闻名遐迩、风靡世界的咏春拳正是发祥自福清,由当年位于东张少林寺北面的少林庵的五枚师太所创立的拳种。此外还有罗汉拳、锄头法、扁担法、椅头法、八步连、犬拳、龙形拳、虎尊拳、猴拳、鸣鹤气功、南少林棍法等武术套路在民间比较普及和流行。

  倪秉勇是传授孩子们罗汉拳的拳师,他从1970年就先后拜多位师傅学艺,先后学习罗汉拳剑、棍术、鹤拳、太极拳、太极剑等。1988年赴日期间,经常与日本民间武术界切磋交流。2000年回国后在各类武术比赛中获得众多奖项。

  陈上华是传授孩子们咏春拳的拳师,他8岁拜武术名家郭永山习武,掌握南少林拳三战、四门、少林棍术、扁担法,后又学习虎桩三战、四门杖自练一套南棍王与双节棍,并在《南少林之谜》、《寻找南少林》纪录片、专题片中担任功夫演员,现为福清南少林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武术队队长。

  南少林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些发祥自福清的武术文化,经过后人努力抢救和挖掘,已整理出传统武术套路80多种。

  武术文化薪火相传

  龙东小学将“南少林武术进校园”活动作为该校特色校本课程,除了每周二固定邀请南少林武术研究会的拳师来教两节课的咏春拳、罗汉拳等武术,还在学校设立南少林武术文化展室,以“发现少林”、“玉融武韵”、“弘扬传承”三大板块,以图片及高仿真的实体物品让孩子们了解福清清南少林武术的起源和发展。

  教孩子们练习罗汉拳的民间拳师倪秉勇认为,南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体育文化载体,讲究以练武为本,修德为先,弘扬正气。德武兼修,内外相合,才能身心合一、天人合一,达到身体健康、心灵纯静的境界。

  吴昌平说,南少林武术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优秀文化。清雍正年间,火烧南少林寺,许多拳种流入民间,由于历史原因,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以口代代相传。部分拳种频临消失,被誉为南少林武术活化石的张本利老拳师也已去世。拯救、继承和发扬光大南少林武术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这项工作,让福清的非物质文化造福更多的后人。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