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之繁盛,没有文化的城市,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而文化坐标就是这个“人”的灵魂的精粹,有了文化坐标,城市的文化才会那么鲜明,那么接地气。遍地矗立的文化坐标,不止是福清散发的文化魅力,更是福清人的心之所向。 街心公园:传统文化集散地 大年初三,街心公园,福清独有的闽剧清唱声,总会让老人情不自禁地竖起耳朵哼着小调,中年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年轻人蹙眉想听懂些什么…… 大年初一到初七,福清传统文化——闽剧演唱、闽剧清唱天天在街心公园轮番上演,让市民大饱耳福。不仅如此,依托街心公园这个文化阵地,文化馆、毗邻的几个社区和民间乐团也经常在公园里开展各种各样的小型文化演出,演绎着或嗔或怒或喜或悲的人生百态。 这就是平民的舞台,草根的舞台,在街头巷尾散发着独有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很多人还依稀记得,没有“两馆一中心”的时候,市里的很多文艺演出都在街心公园和体育公园里,那蹲在地上抬头仰望演员的天真的孩童,是记忆中最温馨的一幕。如今,街心公园宛然成了福清传统文化的集散地。每天,这里都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闽剧老艺人出没。在公园里,占据着一个小地,自得其乐地吹拉弹唱,沉寂在这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和繁华喧闹的城市街道相比,也有那么一点相容的味道。 没演出的时候,街心公园也是热闹的。公园里有个读报点,每天都有一大堆的读报老人在这里纵论天下大事,闲谈闾巷趣闻,民生百态,读报人自得其乐,听报人意犹未尽,时而激昂,时而深省,宛若当年市井说书的自在与繁华。 这里的繁华一直存在着。作为老福清人心目中的文化坐标,它,一直在那儿。 两馆一中心:玩转高雅艺术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公园,把街心公园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街心公园因其特有的地理优势,一直是草根文化的集散地。如今,寓意着新时代福清哥开放融和、拼搏争先精神的“两馆一中心”开始有了自己的定位:玩转高雅艺术。 “两馆一中心”是我市近10年来最大的文化体育建设项目,由侨乡博物馆、体育馆和文化艺术中心组成。在建筑立意上,侨乡博物馆取形于“船”,表现海内外融籍乡亲勇闯世界的创业精神;文化艺术中心取形于“山”,表现福清人勇攀高峰的创业目标;体育馆取形于“列车”,表现福清人勇往直前的创业激情。其中,体育馆可承办国内国际各类单项体育赛事,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规模在全省县级市中可排前列。 2012年12月,福清“两馆一中心”迎来了台湾和福建近百名青少年古筝选手前来表演。偌大的文化艺术中心里,响起的是一片高山流水。 “印尼之夜”福清专场,当带有异域风情的巴厘岛舞蹈、热带打击乐、竹筒乐器在“两馆一中心”的大舞台上碰撞福清侨乡民间传统曲艺,印尼风情与中国古典擦出惊人的火花。更别提当沙嗲味遇到福清味,那舌尖上的诱惑让广场上的每一位嘉宾都沉醉于其中。 闽剧《百蝶香柴扇》是我市优秀闽剧的代表作,当众多戏迷坐在文化艺术中心里静静欣赏闽剧的“雅”时,是否想起了街心公园里那很有“乡土味”的闽剧演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福清)培训基地也设在了两馆一中心,每年,这里都能迎来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2013年,国际著名童声合唱指挥大师、维也纳童声合唱团艺术总监、世界和平合唱节艺术总监维尔特先生专程来到两馆一中心进行现场授课。福清的音乐发展渐渐步入国际化发展轨道。 当各种大型演出、体育赛事、拉丁舞、话剧、舞台剧陆陆续续走进两馆一中心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福清也可以玩转这么高雅的艺术。 图书馆:百花园里百花放 都说文化体现一座城市的软实力,而能真正代表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是“小三馆”。 建设中的图书馆、科技馆、档案馆被称为“小三馆”,三馆合一建设并相连形成建筑群,位于城区清盛大道旁,工程于2010年5月动工建设,目前,工程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每天,路过龙江公园,市民林女士总会朝着建设中的“小三馆”多看两眼,林女士总会想着,以后,可以带着孩子去图书馆、去科技馆,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林女士的期待正成为越来越多福清老百姓的期待。位于老城区的市图书馆是二级公共图书馆,现藏书13万余册,每年新增图书3000余种近7000册,年订购报刊400多种,并购置超过2tb容量的电子读物。该馆致力于数字图书馆建设,馆内设有电子阅览室,读者上网需经过绿色隔离软件,可有效防止进入不良网站。该馆还于2009年建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福清市支中心”,拥有国家中心下发的大量信息资料和视频资源,信息面广、内容丰富。 目前,市图书馆已向市民开放拥有2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市民可免费查阅到建设新农村、医疗保健、电影欣赏、关爱未成年人、戏曲荟萃、名家讲坛、地方特色资源等10个栏目。 虽然优势明显,但老城区图书馆的发展明显就遭遇到场地的限制,如今,新图书馆的拔地而起,让负责人感到相当欣慰,等到“小三馆”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后,福清老百姓就能享受到全民阅读的大乐趣。 农家书屋:村民知识“大课堂” 近年来,我市各行政村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农民也实现了增收。很多村两委都把目光投向村级文化项目建设,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全力建设“农家书屋”,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农家书屋选购的图书都是农村实用的养殖、种植等科技类书籍,也会适当配置文化类和生活保健类的图书,力争做到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以实现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 农家书屋建得好,还要管理得好。作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祖籍地的海口镇岑兜村依靠农家书屋就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村里把绿色网吧引入农家书屋,让村民通过网络掌握信息资料,从而增加收入。农家书屋还天天为祠堂送去书报,让老年人成为政策宣传的主心骨。村里依托农家书屋组织农业科技社,每月定期开办培训班,邀请各类专家前来为农户上课,为农业生产“把脉”,让他们掌握到最新的农业实用技术。 农家书屋,已成为福清乡村老百姓心目中最亮的那个“文化坐标”了,因为它不止让老百姓对好日子有了想法,更有了盼头…… 随着福清遍地矗立起的文化坐标,福清哥的眼界宽了,文化味儿有了,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