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绿色的大型金属箱代替了原先的垃圾堆放池,各村收集来的垃圾被及时运走,实现了“日产日清”……这是记者7月10日在阳下街道垃圾清运站看到的情景。 今年,阳下街道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采用bot(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投资250万元,建成了一座面积达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垃圾中转站。该举措在我市城区7个街道中尚属首例。 当天,记者在垃圾中转站看到,工人正将一车车垃圾倒入一个绿色开口箱中,随后,一名操作员触动按钮,绿色开口箱缓缓升起,将垃圾倒入相邻的另一个箱体中。接着,操作员轻扭按键,箱内垃圾一点点被压到运输箱前端。最后,操作员关闭闸门,并将密闭的垃圾箱吊装上车,运往垃圾焚烧厂(如右图)。记者发现,每一次操作结束,工人总要拿起扫把、水龙头,将滴落在地面的垃圾残渣清扫干净,保持中转站卫生整洁。 “这一箱可以运走12吨垃圾。以往,垃圾车需要来回奔跑三四趟,现在有了转运车,跑一趟就解决了。”阳下街道垃圾清运站曹站长说,该站目前只雇请6个工作人员,他们每天早晨5点多开始工作,平均一天能处理四五十吨垃圾。标准化垃圾中转站的投入使用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清运成本,密闭的垃圾运输箱也有效防止了“滴、洒、漏”等二次污染现象发生。 建设标准化垃圾中转站的好处不止这些。该街道充分利用从垃圾中转站中节省下的人力、物力,集中精力做好辖区卫生清扫工作。为进一步完善“村收集、街转运”保洁工作机制,该街道采取服务外包方式,将所辖垃圾池清运工作,通过社会招标的办法,承包给保洁公司,确保做到辖区垃圾“日产日清”。同时,还购置了26辆压缩垃圾车、机板车、小铲车等清运中转车辆,新建和维修了大小型垃圾池160个,并统一再购买了100个标准垃圾箱,在村主干道、学校、公园等公共场所按50—100米的标准要求,配足垃圾箱。目前,该街道(含洪宽工业村)保洁人员聘请数增至33名,各村也相应配备了2—10名保洁员。除此以外,该街道还积极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街道方面专门成立了3个巡查督导组,坚持一天一巡查、一周一点评,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工作机制。”阳下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文说,他们将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门前三包、扩大志愿者队伍、完善垃圾收费制度等办法,将环境整治融入到群众生活中,进一步增强环境整治实效、抓好督查巡查工作,构建绿色、整洁、良好的生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