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长乐三成耕地流转 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化升级(图)

  18日上午,长乐古槐镇雪美农业基地的蔬菜大棚里,菜农李向雪正指挥工人采摘成熟的丝瓜,并把丝瓜搬进今年刚建好的冷库。

  说李向雪是菜农有点不确切,因为他的“菜园子”有点太大了:5000亩。当地人都叫他蔬菜大王。

  为了管好这片“菜园”, 李向雪成立了长乐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200多人,购买了15台农业机械,主要种植芥菜、白菜、莴笋、马铃薯、萝卜、毛豆、西红柿等,2011年产值达2800多万元。

  “土地都是向村里或者农户租过来的,连成片了才好发展设施农业,方便机械化耕作。”李向雪说。

  和李向雪一样的蔬菜大王、种粮大户,在长乐还有很多。他们的出现,得益于土地流转。

  一流转就有规模。目前长乐全市耕地流转总面积达5.12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9.7%,承包百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64户,承包300亩以上的果场13家,年存栏千头以上的猪场109家,家禽存栏万只以上的24家。

  “长乐有土地流转的基础。”长乐市农业局一位负责人说,长乐人有歪缠打拼的传统,留在家里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大家都愿意把土地转租出去。

  但是,规模化并不是长乐加快土地流转的主要目的。土地流转,主要是为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李向雪的“蔬菜王国”里,设施农业基地是近两年才建设的。“以前不讲究什么现代农业,我们就是蛮干。”李向雪说,2010年开始,他在流转承包来的土地上建设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结果西红柿亩产近1万公斤,产量是传统种植方法的4倍。尝到甜头的他开始扩大标准化钢架蔬菜种植规模。

  在水稻种植方面,一项项新技术的推广也改变了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长乐江田镇石门村的万亩早稻高产创建示范区,承包户陈忠连正在驾驶收割机抢收金灿灿的早稻。“现在早稻溶田、插秧、收割都是机械化,我一人种了500亩,十几天夏收夏种就能完成。”看着收起来的一担担早稻,他乐呵呵地盘算着:今年又能收入20多万元。

  政府部门也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长乐市农业局局长潘上游告诉记者,在省、福州市补助的基础上,长乐对设施农业每亩再补助1800元。

  积极的扶持使得长乐设施农业蓬勃发展。目前长乐共有23家农业生产企业投资发展设施农业,已建成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5600多亩,预计可年产蔬菜4万多吨,销售总收入可达1.1亿多元。

  土地流转推动传统农业产业化升级,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这方面,“长乐模式”可以借鉴。

  (福州日报记者 祝健 文/摄)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