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解放军西沙海战:做活南海棋局的关键一战

以小搏大取得海战胜利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在战略上实行“联华抗苏”。1973年1月,美国寻求从越战泥潭脱身,签订“巴黎协定”,撤出了南越,其海军舰队也撤到菲律宾的苏比克基地。这就为中国在南海行动排除了最重要的障碍。

1973年秋天,南越当局面对着北方的军事压力和内部越共游击队的攻击,却选择在西沙海域向中国挑衅。西贡政权连续派军舰到西沙海域,撞毁中国渔船并抓捕渔民。1974年1月,“总统”阮文绍又下令海军“驱逐”在西沙海域的中国渔民,并进占甘泉、金银等岛,从而挑起了军事冲突。

已陷入风雨飘摇状态的南越当局,为什么还要对外寻衅 翌年西贡政权崩溃后,其海军将领大都逃往美国,他们后来发表的回忆说明了其内在原因。

原来,“总统”阮文绍错误估计了形势:一是自认为在美军撤走时接收了十余艘千吨级军舰,对中国南海舰队已拥有优势;二是认为根据盟约美国有援助义务,若中国反击应该来助战;三是想以此彰显“爱国主义”,刺激民族情绪,并让受中国支持的北越陷入政治被动。南越当局也清楚,其综合国力毕竟远不及中国,对华挑起冲突的目的,是想再把美国拖下水,让其重返南越。

从1974年1月15日起,三天内南越军舰在西沙一再向中国渔轮开炮威吓,甚至进行野蛮冲撞。1月17日,南越军队从已盘踞18年之久的珊瑚岛出发,分别登上甘泉岛、金银岛,驱赶中国渔民,实施侵占。

得到报告后,周恩来和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研究并报经毛泽东同意,决定加强巡逻并采取相应军事措施。经毛泽东指派,叶剑英、邓小平、王洪文、张春桥、陈锡联、苏振华六人组成领导小组,由叶剑英、邓小平负责,到总参作战部指挥斗争。

此时邓小平复出仅几个月,1月初刚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西沙之战成为他在“文革”中停职七年后指挥的第一个军事行动。

据当事人回忆,邓小平到总参作战部后,言语不多,却句句有力并抓住要害。而“造反司令”起家的中共

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到场后只能夸夸其谈,说的全是外行话,军队干部转过头来都悄悄议论:“真是胡说八道!”

当时,中方还未做好迎战准备,尤其对美国如何反应还未判明。起初的打算,是制止南越入侵,同时避免扩大冲突。

1月17日,南海舰队派出四艘猎潜艇和扫雷艇,驶抵西沙永乐群岛海域。海南军区也派出一个民兵排,随艇进驻永乐群岛。

这一部署,明显是防御性姿态。首先登岛的不是正规军而是民兵,是想按“群众斗争”的预定方式驱赶入侵者。在之后的海战中,投掷手榴弹成为让不少人称奇的怪事,不明白海军舰艇为何要装备手榴弹。其实,这些手榴弹是给民兵准备的。

1月19日上午,南越军队登上琛航、广金两岛,开枪驱赶中方人员。岛上的中国民兵马上开火,将其击退。

此时,中国海军舰艇到达永乐群岛附近海面,同入侵的南越军舰形成了对峙。中方奉命不先开火,却做好了还击准备。

对峙的中越双方各有四艘舰艇。南越军舰总吨位达6000吨以上,装备127毫米以下口径火炮50门。中国舰艇总吨位只有1760吨,只相当于南越一艘驱逐舰的吨位,仅装备85毫米以下口径火炮16门。

不过,南越军舰航速不快,火炮口径虽大,射速却较慢。而中国舰艇的建造强调应对近战,吨位虽小却机动灵活,火炮口径小却有较快射速,在近距离交锋能发挥出长处。

经过一段时间对峙,南越军舰见无法驱赶走中方舰艇,于1月19日上午9时,首先向解放军的274号猎潜艇开炮。中方立即实施还击。

双方打响后,中国艇队因后开火一时显得被动,一名政委和多名水兵中炮牺牲。不过各艇反应迅速,并发挥自身灵活的优势,不畏敌火力,以最高速度冲向最近目标,很快将距离拉近到2~3链,有的还接舷相战。

在双方一度仅相距10米时,解放军水兵用冲锋枪、手榴弹向对方甲板上猛打,舱面上的南越官兵顿时死伤累累,四处躲避。

经过一小时左右激战,南越四艘军舰均中弹累累,炮位多被打坏,都开足马力南逃。中国海军有一艘扫雷艇因重伤抢滩,但又有两艘猎潜艇增援到达,因而咬住敌10号舰紧追。追上敌舰的中国舰艇经三次齐射,南越的“怒涛”号油舱燃烧引起舰内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的82名官兵均未生还。

这场海战历时4个多小时,以中国海军胜利告终。

当天,西贡政权为掩饰惨败,新闻发布官竟称中国方面派出“科马尔级驱逐舰”,使用了“冥河式导弹”。其实,中国海军在此次海战中只以2艘扫雷舰、4艘猎潜艇参战,只使用了火炮、枪支和手榴弹,而且是在吨位、火力都居于劣势的情况下赢得了胜利。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