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走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本报记者 朱昕华

  一株株自主研发、工厂化栽培的海鲜菇,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畅销国内各大城市,还远销欧美等地,菌多糖、菌蛋白等精深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经过十多年发展,顺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发展到56家,年产海鲜菇6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85%,拥有全国市场定价权, 产值超过6亿元,直接带动农民就业5000多人,辐射带动配套产业从业人员万余人。当前,顺昌正积极谋划建设全国海鲜菇交易中心,国内最大的海鲜菇生产企业神农菇业公司正在建设280亩产业园,着力打造集食用菌技术研发、生产栽培、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亿元。

  顺昌海鲜菇发展之路正是我市农业产业通过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撬动“大市场”的生动案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依靠科技支撑,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性发展模式,打造全新的“第六产业”。

  我市为农业大市,历来有“福建粮仓”、“茶都菇乡”之誉,是农产品重点调出区,但过去总体农业效益低下、农民收入不高。近年来我市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重点,做强优势特色农业,推进发展设施农业,拓展立体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

  树立全新产业理念,从卖原料到“三产合一”

  “传统的农业观,将农业局限于生产领域,缺失涵盖3大领域的产业,由此造成产加销脱节、贸工农分离,这种影响至今犹存。”市农业局副调研员吴云兴告诉记者,从现代农业看,一方面,以产业化为重要标志,构成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格局;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向联动型,即打破行业壁垒实行产业联动,形成农工商、产加销的产业经济。再从农业功能看,现行发展注重单一性,即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工业原料,产品加工没有重大突破,观光休闲农业功能拓展少,基本是“奉献型”、原料型农业。因此,我们要从理念上创新,由抓行业到抓产业转型,建立涵盖种养业、种苗业等的一产,生资工业、食品加工等二产,物流商贸、技术服务、信息联通等三产,构建“三产合一”的大产业经济。

  吴云兴说,为了突破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农业发展的制约,“十一五”时期,我市开始起步融合一二三产,发展现代农业,历经多年实施,如今已初见成效。

  “发展设施农业是我市一二三产融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吴云兴告诉记者,设施农业也就是工厂化农业的导入,一方面有利规避自然风险,提升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另一方面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规避生产不稳定性,削减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据建瓯、邵武等地调查,每亩大棚蔬菜纯收入一般1~2万元,高的3~4万元,光泽、延平、顺昌等地工厂化养猪禽、栽培食用菌,都呈高投入、集约化、高产出的特点。来自市农业局数据,我市设施农业已涵盖设施种植业、设施畜牧业、设施水产业、农业机械装备4个方面,年产值40亿元以上,已建设施大棚4.2万亩,工厂化食用菌企业80多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唐代诗人李绅描写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的诗句。这样的场景在建瓯翠松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已不复存在,在其温控连栋大棚内采用了集生产管理、专家咨询、远程诊断、产品追溯、产品推介为一体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体系,让农民告别了传统靠天吃饭、纯劳力的生产方式当起了“甩手掌柜”。 顺昌县金祥粮食合作社购买了大量的机械化种植、收割、加工、包装设备,实现大米种植、加工、包装一条龙。

  发展现代农业,还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无论是设施农业、特色规模农业,还是发展合作经营,核心是适度规模经营,关键在土地流转。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土地流转67.9万亩,流转率23.5%。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