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让清朝耗费2亿两白银,对峙9年的白莲教大起义到底怎么回事?

嘉庆元年,已退位为太上皇的乾隆,为了表示天下太平、四海同乐,找了一千个八旬老人,在皇极殿举行了千叟宴盛典。就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一封急报传来,从太上皇紧缩的眉头中可以看出,一定是出了大事了。原来,离京城千里之外的湖北宜都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因为事发突然,新皇帝嘉庆和诸位臣工已经等不到千叟宴结束,就迫不及待地上殿寻求太上皇圣旨,以图良策。在场的人谁也不会想到,此后清政府与起义军对峙了9年,耗资2亿两白银,才勉强平息了这次起义,但是,清朝已元气大伤。

乾隆出席千叟宴

对于白莲教大起义爆发的原因,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清廷进行了调查。起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是,白莲教教首宋之清意图谋反,事态暴露后,被清廷抓捕并处决。事发当天,宋之清在川陕豫皖鄂等地集结教民,秘密策动反清起义,如此大规模的行动,所涉人员之多、所涉地域之广,实为罕见,因此在保密工作上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结果风声走露,各省官府集结力量开展大规模搜捕,先后抓获各地教民数十人。然后根据口供提供的线索,官府迅速展开对主要教首的抓捕行动,除少数人逃脱外,几乎全部落网,宋之清被凌迟,其他人被枭首。

当然,白莲教的爆发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乾隆中叶以来,遇到了此前历代王朝至鼎盛时期出现的通病,清朝皇室和满汉大地主开始疯狂兼并土地,大批小自耕农破产,失去土地,饥寒交迫,只好拖儿带女逃亡,过着居无定所、衣食无着的生活。加之,乾隆末年,川陕鄂豫等地屡屡遭受天灾,老百姓更是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据官方统计,逃亡深山老林的百姓就有百万之众。天灾人祸下,是秘密教会传播的好时机,白莲教就是利用这个当口,迅速向百姓当中扩散渗透,宣扬“习教之人,不攒粮食,穿衣吃饭,不分尔我”。就这样,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抓到了最后一棵稻草,纷纷要求入教,白莲教的队伍迅速壮大起来,反清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清军八旗

于是,各省教民开始串联筹备秘密起义,商定在嘉庆元年三月初十这天起事,向清王朝宣战。这时,由湖北襄阳地区的教徒王聪儿、姚之富等率领的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湖北主力。清政府密切关注他们的行动,并准备集中兵力展开围剿。王聪儿等在襄阳一带与清军周旋了五个月之后,被清军包围。王聪儿率众突围,兵分两路,一路赴河南唐县,一路赴河南邓州。嘉庆二年二月,他们在河南滹坨镇会合。根据当时清军的兵力部署,他们做出相应改变,将兵力再次分成三路,打算向川陕鄂边界一带流动作战,然而彼此之间却无法相互增援。这一破绽很快被清军抓到,他们采取分块包抄的方式,各个击破。嘉庆三年,王聪儿在湖北被清军包围,浴血奋战后,终因寡不敌众被歼灭,王聪儿跳崖自杀。此后白莲教主战场转移到四川。

《王聪儿》连环画

嘉庆四年元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亲政,他打算尽快除掉白莲教这块心头病。他迅速做出战略调整,撤换了一批无能将领,对起义军采取坚壁清野、剿抚并重的方针,依靠地方团练,步步为营,切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无法得到粮草与兵源补充。嘉庆的战略方针很快奏效,嘉庆五年,白莲教的斗争开始全面崩溃,活动范围逐步缩小,被迫转移到深山老林之中。又过了两年,到嘉庆七年,各地起义军基本被扑灭。嘉庆高兴地向天下宣布:三省荡平,终将先帝未竟之事业完成,祭告裕陵,宣布中外。然而,这次席卷全国数省的大起义,使得清朝元气大伤,并由此走向衰落。

来源:察察堂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