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那个列强开着军舰在中国沿海随时可以登录杀戮掠夺的耻辱还在国人心头缠绕,然而随着中国军力的强大,这一幕已经只能停留在历史课本里了,就现在的中国的军事力量而言,没有任何国家敢在中国沿海组织登陆作战,包括被吹嘘得天花乱坠的美军。
一、当登陆作战遭遇战术核武器 登陆作战从这种作战形式开始发展到现在理论不断翻新,从平面登陆到立体登陆,再到垂直登陆,不管怎样核心还是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沿海夺取港口后建立登陆场,然后开战使用运输工具进行兵力投送,美军在二战时候的诺曼底登陆和后来著名的仁川登陆都没有脱离这个窠臼。 而后虽然有了直升机和空降兵配合的垂直登陆,但最终目的不够是绕开海岸防御力量,从背后夺取登陆场,登陆场建立成为登陆作战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然而,自从核武器出现后,对一个有核武大国进行登陆的想法就变得越来越不切实。数万人辛辛苦苦想建立登陆场,忙活了半天,一颗战术核武器就可以让海军陆战队员全部成熟肉,使其功亏一篑,而中国50多核武器的发展让我军拥有了这样的实力。
二、中国的战术核武器发展 从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至今祖国已经走过了50年的核武器发展历程,我们从原子弹但氢弹,中子弹,最终实现了核武器小型化。 我国首颗原子弹质量为1550千克,而东风二号导弹的原子弹弹头质量据推测也有500千克,至于氢弹弹头重量更是高达2吨多,这也意味着只用使用图-16/轰-6等大型轰炸机或是使用大型弹道导弹才能投掷这样的核弹头。 而要降低体积和重量,最关键的一步需要采用助爆原理(初级已不是纯裂变弹)。所谓“助爆”,是指在裂变装置的中央加人少量的聚变材料,用低裂变威力引发聚变反应,使聚变反应放出高能中子再引起裂变,以此来提高初级的裂变材料利用效率,这是初级小型化的重要措施。助爆初级又分为“气体助爆”和“固体助爆” 两种形式。所谓的固体助爆是指聚变材料在武器中以氘氚化锂-6的形式存在,气体助爆指的是聚变材料在武器中以氘氚气体的形式存在。
我国巨浪一号导弹的弹头同样使用固体助爆方式,但由于质量低于1吨,其爆炸当量也较低。在此基础上我国进行核弹头小型化的研究,第二代核弹头通过使用气体助爆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核弹头的体积和质量。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研制了非球形构型的气体助爆初级,非球形构型可以令洲际导弹的圆锥形弹头质量降到最低。根据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技术情报部门的主管Danny Stillman和考克斯报告的说法,我国的非球形气体助爆初级设计水平很高,接近了美国最先进的W-88核弹头的水平,这也是1999年美国抛出的考克斯报告中指责我国偷窃美国技术的"重要依据"。
1984年12月19日的第五次平洞核试是中子弹的首次原理实验。这颗验证弹圆满成功并为全面突破中子弹技术瓶颈和首次中子弹核试验打下了基础,1999年7月15日,中国首次正式宣布早已拥有中子弹武器。这标志着我国污染小,可用于实战的的小型战术核武器正式进入作战序列。 而现在,我国战术核武器能力已经完全成熟,能够搭载在各类平台上,强-5,轰-6,苏-30MKK,这种战斗机完全可以携带战术核武器作战,让任何敢于对中国领土有企图的强敌灰飞烟灭。连美国著名军事家麦格雷格——陆军斯特瑞克旅概念的创始人,都不得不承认,现在美军不具备在中国登陆作战的能力。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中国核武器的功臣——氢弹之父于敏,为了研制氢弹,他隐姓埋名28年之久,到1988年才解密,而他在中国核武器小型化,特别是研制中子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因为要为国家研制核武器,在于敏的父亲和叔父去世时,于敏都没要求回去送别,他心里只有国家。中国正是因为有邓稼先,王淦昌,于敏这黄金一代的科学家,才给我们的国家带来的安全和平的环境,我们不该遗忘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