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历史上一个典型的“笑话”性人物。“扶不起的阿斗”也成了对这种愚人的戏称。但是反观三国的历史,事实真当如此吗?同样是投降之后宁可退位的皇帝,刘禅安安心心做了安乐公八年后去世,而吴国的孙皓却是沦落到被司马炎一杯毒酒赐死的下场。到底是他真傻还是“大智若愚”呢?
首先,刘禅在公元233年登基,直到公元263年投降。仔细算来,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这样一个“庸人”却能在帝位足足呆了41年之久,我相信任何一个没有才智的人是不可能轻易立足的。或许有人把他能稳坐帝位归功于诸葛亮,但诸葛亮在234年去世,刘禅靠一己之力依旧当了安稳的做了29年,所以这一说法很难成立。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是《三国志》里刘备给他儿子遗诏里的一句话。射君已经无人知道,但是可以从此中看来,诸葛亮曾经跟这个人夸奖过刘禅的智慧,刘备知道之后很高兴,所以勉励刘禅再接再厉。由此可见,其实阿斗并非“扶不起”。
诸葛亮对刘禅也算是良苦用心,他悉心让刘禅读百书掌握治国之道。而刘禅也没有辜负相父的期望,所以对于刘禅,诸葛亮还是非常满意的,不然不会在《与杜微书》里评价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而刘禅对当时朝政的掌控,还是很有自己的见解的。他曾经规劝过诸葛亮不可急于北伐,尽管诸葛亮并没有听信于他,但是刘禅依旧对相父倾力支持。诸葛亮死后,刘禅立马停止了这个劳民伤财的北伐。也在不久后,大权独揽,破了蜀国事无大小,全靠丞相的证据。 另者,夏侯霸因为司马篡位夺权四处逃窜到蜀汉,刘禅一句“卿父自遇害于行间,非我先人手刃也。”轻轻松松冰释前嫌,然后指着自己的儿子道:“这是夏侯家的外甥啊。”一套拉拢招降的技巧他用的游刃有余,这真是一个被万人嘲笑“乐不思蜀”的人会做出来的吗?
此外,尽管刘禅和诸葛亮也曾发生不少不和谐,但是刘禅一直隐忍谦让,才会顾全大局。甚至后来诸葛亮败仗失误,也曾安慰“胜负兵家常事。”在诸葛亮死后,他甚至哭到不能上朝,出城数十里相迎接的他灵柩。 对于“乐不思蜀”这个笑柄,我想用《三国志解集》的话来解释:“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如此看来,您还觉得他是个“庸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