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被国内亲密地称为“八爷”,作为我国在苏-27装备前的最先进战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段不寻常的出国经历,而且去的正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美国改装的故事也为10年中美蜜月期增加了不少传奇色彩。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于对抗苏联的需求,美国极力拉拢中国并帮助中国进行现代化军事改造,试图将中国武装为包围苏联的桥头堡。中国因势利导,与美国军方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双方在1986年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委托前格鲁门公司帮助改进 歼-8II,这就是内部代号“八二工程”、对外名为“和平典范”的合作计划。 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对歼-8进行全面航电,飞控,气动改装,使其成为一款真正适合现代作战的,能够有效对抗苏联先进战斗机、在安全距离上拦截苏联大型轰炸机的飞机。该计划于1987年正式签订,共计划改装55架歼-8飞机。1989年初,两架歼-8被先运到美国,以先期进行评估。
美军爱德华兹基地“空军飞行试验中心”(Air Force Flight Test Center)6510 中队负责对歼-8改装进行全程试飞。美国在评估过歼-8飞机后,与中国商定了几个重要改装内容,并在邀请了20 名技术人员前往纽约长岛格鲁门公司工厂、代顿空军基地进行培训学习,这些内容包括: 一、换装现代化作战雷达 歼-8原来使用的“甲虫”火控雷达是一款机械脉冲多普勒雷达,工作在I/J波段,使用平板缝阵,直径680mm,对RCS约为5㎡的目标探前半球测距离为90公里,能够在正负90度,俯仰95度范围内探测目标。但这款雷达的信号处理能力偏弱,对抗干扰能力很差,特别是杂波中的滤波功能一般,向下对地探测存在极大的缺陷。 而美国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换装AN/APG-66雷达,这款雷达是美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机F-16的标配,只比起最先进的AN/APG-68雷达稍弱一点,该雷达的多目标能力,对地面杂波的滤除能力都要比“甲虫”高一个档次,探测距离则扩大了50%。具有对空、对地、对海等各种模式,最关键的是技术采取的是美军军标:MIL-STD-1553B。这就要求美军不得不给中国提供该军标,这让中国的战机航电技术提高了整整一代。
二、1553B军标 1553B是美军研制出的一套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标准,飞机的各个组件只有利用这套标准通信联系起来后才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1553B采取了双向输出特性,传输速率达到1MB/S,完全适用战机的信息采集要求,其冗余度设计让通信安全可靠性,通信纠错能力大大增加。 我国后来基于对1553B规范和gjb289a-97的消化理解,认为通过FPGA来实现MIL-STD-1553B协议是可行的,实现了MIL-STD-1553B协议芯片国产化。这对我国飞机研制影响至关重要,一跃超越了俄罗斯,目前我国的歼-10、歼-11,歼-15,歼-16,歼-20等最先进战机极有可能都采用1553B标准协议。
三、新型火控计算机和操作软件 要实现雷达和通信的所有改装功能,就不得不采取美军自己的计算机和软件,采取最近的HUD和多功能火控信息显示屏,这些技术都是当时中国所无法得到的,其中HUD和多功能显示屏技术被运用到我国歼-10飞机的研制中。 四、其他改动以及“和平典范”的结局 歼-8本身是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转弯性能上十分差,使用的材料也不过关,因此不得不对其材料和气动布局进行大改。此外因为苏式飞机的供电设备,电压配置与美国电子产品格格不入,这也让改装变得异常困难,相当于重造一架飞机。
这使得成本不断攀升,美国要价从最初的5.5亿美军要求增加2亿到7.5亿美元,而中国1990年的GPD总量不过3902亿美元。当时中国军费仅60亿美元,这个要价占到全年军费的12.5%。这让中国完全无法接受,而后来的春夏之交,也因为政治原因,中美蜜月期结束,让美国资助中国的军事受到重重阻挠,在各种因素交织之下,歼-8结束了旅美之行,回到国内。 最终中国决定直接向苏联购买更加先进的苏-27飞机,而中国空军虽然美式化的道路没有走通,但技术人员带回的技术和对国际最近技术的了解,让中国航空工业大受裨益,从此走向了兼容并蓄,自主研发的道路。
全文完,谢谢欣赏。欢迎关注军事微信公众号:云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