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亚,孟加拉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国家。其特殊之处,在于其国家的文明体系——伊斯兰。
由于身处南亚次大陆东端,孟加拉与伊斯兰世界其他国家的地缘关系十分疏离,按理说很难受到伊斯兰文明的辐射;且其东、北、西三面均被印度包围,而其人种、语言,亦与印度一脉相承。 正常情况下,孟加拉完全应该是印度文明的势力范围;伊斯兰文明究竟有什么魔力,竟然能将这样一个不沾边的地区收入怀中? 云石君在此做个分析。 惯例,先看孟加拉的基本面。 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即雅鲁藏布江的南亚部分)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区,面积14.7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8亿。 由于占据了南亚两大河的入海口三角洲,孟加拉的农耕条件比较优越。而其直面孟加拉湾,又使他得以受到海上贸易的影响。在农耕时代,这里是整个南亚次大陆最富庶的地区。 可是,这块最富庶的地区,却并不在印度文明的影响范围内,而成了伊斯兰文明的地盘。 这是为什么?
其实一开始,孟加拉也是印度文明的一部分。但随着伊斯兰文明的东进,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自伊斯兰文明崛起后,中亚游牧民族基本伊斯兰化。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突厥游牧文明屡次翻阅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击败土著势力,建立起了诸如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等一系列伊斯兰政权。 在取得统治权后,伊斯兰文明自然要借助政治的优势,扩大在印度的影响。 虽然印度文明的体量决定了,源自中西亚的伊斯兰文明很难将它彻底取代。但是在部分区域,还是成功实现了这种替换。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除恒河平原外,南亚次大陆含金量最高的两大地缘板块——印度河流域(巴基斯坦)和恒河三角洲(孟加拉)。 印度河流域的伊斯兰化,云石君在之前《地缘政治17:为什么巴基斯坦必须且只能依靠中国》一文中已有介绍,与中西亚伊斯兰板块直接毗邻、加上塔尔沙漠在印度河流域与恒河平原之间形成地缘阻断,导致伊斯兰文明在该地区的影响超越了印度文明。 但孟加拉的情况有些不同。毕竟这里远离中西亚的伊斯兰核心区。而且恒河的存在,为孟加拉与印度文明核心——恒河平原提供了天然的联系通道。怎么看,它都不应该步印度河流域的后尘。 但历史就是这么吊诡。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都定都恒河平原上的德里,但就是眼皮子底下这块土地,他们却无力改变其文化属性。可孟加拉位居东部,按理说与这些西来的势力相对疏离,他们却成功使其伊斯兰化。 这是为什么? 这就要从孟加拉的地缘格局来分析。 如果打开南亚次大陆的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孟加拉处于南亚次大陆的东北边缘地带。仅西部与印度本部核心区——恒河平原相毗邻,至于北、东两面虽与印度接壤,但相邻的却是则是整个印度最边缘闭塞的东北部内陆板块。 表面上看,孟加拉虽然在南亚次大陆上的位置比较边缘,但毕竟被印度三面环绕,就算阿拉伯文明更加发达,但凭借印度文明在南亚的整体优势,依然能将其翻转回来。 其实不然。 从地缘格局上看,印度虽然三面包围孟加拉,但其东北部却是最边缘的内陆地区,贫穷落后不说,且与以恒河本部为核心的印度主体部分相隔甚远;而且,东北部与东亚毗邻,受汉藏文明影响较大,所以印度文明在当地的影响力十分薄弱,至今仍是印度分裂主义倾向最强的地区。这样的板块,不被孟加拉的伊斯兰文明吸纳就不错了,根本就没能力影响孟加拉。 至于孟加拉国西部,虽然也有大片领土与印度接壤,但承接印度文明辐射的天然通道依然狭窄。
与孟加拉国西南边界接壤的,是印属西孟加拉邦的主体部分——以加尔各答为核心的西恒河三角洲,三角洲再往西则是德干高原。 地理上,恒河北受喜马拉雅山脉压制,南遇德干高原阻截,所以呈东西走向,直到此处,德干高原已经消失,恒河才折而向南,流入孟加拉湾。 德干高原的存在,阻挡了恒河平原大范围的向该地区投射地缘影响力,恒河流经至此,河道自西向南发生大转折,使恒河三角洲脱离恒河平原的东西向地缘主轴,成为独立的地缘板块。所以,西孟加拉邦的主体民族也与孟加拉国一样,均为孟加拉族人。 在恒河三角洲主体部分被伊斯兰化后,西孟加拉部分同样会受到伊斯兰文明的侵袭。 虽然伊斯兰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实力占优。但具体到南亚,以恒河下游三角洲为核心的伊斯兰文明,还是无法与以恒河中游平原为核心的印度文明相匹敌的。而西孟加拉邦毕竟是三角洲地区中距恒河平原最近的一部分,凭借体量和地缘关系的优势,恒河本部在与孟加拉的地缘角力中取得优势,使东恒河三角洲仍保留在印度文明范围内。 不过西孟毕竟在地缘上也是孟加拉板块的一部分。印度文明虽然凭借整体实力保住此地,但影响已不强烈,不被以孟加拉为根基的伊斯兰文明反噬就已不错,想以此为根基影响孟加拉,几乎已无可能。 在将西恒河三角洲排除后。以恒河平原为本部的印度文明,再向东进,就只剩下喜马拉雅与其之间的狭长地带。这种通道的狭隘,甚至严重影响到恒河平原本部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更不足以支持其掌控占据恒河三角洲主体部分的孟加拉。 地缘格局上相对独立,加上孟加拉板块本身也具备不俗的地缘实力,削弱了印度文明的影响。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推行伊斯兰化时,这块边缘地区反而远比属于京畿地区的恒河平原更加容易接受。 而阿拉伯文明的影响,也增强了孟加拉抗拒印度文明的本钱。伊斯兰文明对印度的影响有两种途径。陆路由突厥系游牧势力从西北带入,阿拉伯商人则从海上对其施加影响。 中世纪中后期,中国——阿拉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阿拉伯商人大举东进,控制了北印度洋航线,并将文明传播到东方。 阿拉伯文明是中世纪人类海洋文明的代表,其体量和发达程度都印度文明之上。而在《地缘政治16:印度为什么无法中央集权》一文中,云石君已经分析过,南亚次大陆特殊的地缘结构,导致印度文明在政治上具有天然的分裂属性,这双重因素影响,导致其很难将阿拉伯文明完全拒之门外。 虽然阿拉伯半岛与印度的遥远距离,决定了阿拉伯势力不足以统治印度,但在印度半岛沿海低地,阿拉伯商人成功建立了一系列据点;而孟加拉,鉴于恒河是进入南亚次大陆内部的天然通道,所以恒河口具有巨大的地缘经济价值,对此阿拉伯商人自然不能放过。 当然,阿拉伯商人控制不了孟加拉。但由于阿拉伯商人掌控海上贸易,所以在经济上占有明显优势,进而增强了其文化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孟加拉的伊斯兰化更多了一层支持。 而英国人也对伊斯兰在孟加拉的壮大提供了帮助。 英国对印度的征服,是建立在文明发展水平的高度领先之上。在地缘关系上,英国与南亚次大陆八竿子打不着;而且印度文明的庞大体量,也决定了英国人要凭一己之力统治印度,成本必将十分高昂。在这种情况下,以夷制夷,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统治方式。 当然,英国人要是不想被反噬,肯定不能扶持印度教这个主体文明体系;而伊斯兰教、锡克教这些南亚次大陆的少数派,是他们统治印度的最好帮手。 获得英国的支持,南亚次大陆的伊斯兰势力在英殖时代依然保持了对印度文明的政治经济优势,而反映到孟加拉,就是该地区的伊斯兰势力更加强大,彻底压倒了当地的印度文明。 孟加拉本就是仅次于恒河平原、印度河流域的南亚第三大次级地缘板块,且地缘结构相对独立,再加上突厥、阿拉伯、英国,三大外来势力,在近千年的岁月里有意扶植,最终使孟加拉在被印度文明包围的环境中,生生成为伊斯兰文明的地盘。 伊斯兰化的结果,就是英国在二战后实行印巴分治时,孟加拉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东巴基斯坦)。 当然,英国人这么做,是为了更好遏制印度这个庞然大物。而印度对此也自然不能满意。所以通过第三次印巴战争,占领了东巴基斯坦,使其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