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间 【鹰眼图说军事 鹰眼快评栏目第42期】在今年的“跨越-2015•朱日和”实兵对抗首场演习中,在红蓝双方的阵营中出现了“目标引导员”。在演习中嵌入到参演红蓝双方的地面战斗群的目标引导员,更为及时的召唤空中支援打击火力,更为精准的向空中战机发送目标信息,从而使我军的陆空协同作战由战役向战术层面推进。如官方宣传中所言通过这场实兵对抗演练,检验了“目标引导员”这一战场新角色所发挥的效能,解决了以往地面和空中的作战力量只能按计划协同时出现的“来不了、来不快、看不见、打不准”等问题。通过目标引导员,有效的聚合地空火力实现了多维火力的立体攻击,突破了空地联合作战中作战力量临机协同难的“瓶颈”。 在此前的演习中,空军对地面进攻的火力支援已经出现,但目标引导员的出现,意味着这种空地两军种间协同的进一步深化。在公开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空中歼-10双机编队向地面目标投掷4枚激光制导炸弹,对重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随着飞机的出现、性能成熟、用于战争,成为战场上对地攻击的重要手段之一后,这种空中与地面的协同便是不小的难题。在二战中,“目标引导员”这种战场上对空中战机进行目标引导的兵种开始陆续在美国、德国的军中出现。“目标引导员”虽然在各国军中具体的称谓不尽相同,但其所担负的职责都大同小异,都是负责空中的运输、空投、机降、火力打击的地面导航、指挥引导工作。特别是在空地协同进攻中,地面的目标引导员引导空中火力来打击地方目标、支援陆军的进攻,这样的军种间的协同、沟通有效的减少了空军误伤己方地面人员事件的发生。
“目标引导员”在我军中的出现,标着这我军的空地协同能力进入了新层次。 “空军引导员”或许在我军中相对陌生,此前并未有这样的成建制兵种类型,但这种“目标引导员”的角色在1959年的我军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就曾有出现过的。他们在登陆部队的第一梯队的进攻中负责协调空军机群来寻找预定的战场目标,但这种引导其实更多的是导航的角色。并非如“目标引导员”在此次“跨越-2015•朱日和”的实兵对抗中,具备着很高的权限和职责,可以根据战场态势、火力需求灵活呼叫空中战机来支援地面的进攻。 此前目标引导员的兵种类型并未在我军中成建制的出现,技术层面的原因仅是一很小方面的因素,根本原因还是战役战术层面的原因。毕竟,我军的空军和陆军都是师承苏联,沿袭着“大炮兵主义”的传统,地面进攻中的伴随性火力支援任务往往是由后方压制火炮来完成。空军在对陆军的地面进攻的支援上往往是按部就班的依照事先制定的战役计划来进行。但随着我国陆军将“大炮兵主义”贯彻到了极致,特别是随着我国空军建设的大发展,空军对地攻击能力的显著增强、空地一体化建设的深入,这种空军对陆军的地面进攻在火力支援上势必需要新的模式出现。
在早期,我国空军的强-5强击机在对地面进攻的火力支援中,往往只能依据起飞前制定的计划来实施,并不能做到升空后再根据地面的火力召唤来灵活对目标完成攻击。在战斗机性能提升的同时,配套的精确制导弹药类型的丰富,是我国空军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的基础,也是空地协同一体化的基础。 在对这次演习的报道中:“多个机场同时准备、划设待战空域指定飞机空中待战、整合信息化指挥平台共享情报等方式,确保目标引导员发出攻击指令后,战机能快速反应出击”,其背后不单单是“目标引导员”这一战场角色的出现,更为关键的也是最基本的是我国空军攻防兼备的建设理念下对地支援能力的显著增强。正是从作战飞机的航程、载弹量,到弹药的射程和命中精度等性能指标的都全面的巨大的提高,才有我国空军全天候精确打击能力的具备,才有了“空地一体战”的基本依托,才有力量今日期望已久的空地协调能力的具备。 鹰眼图说军事,用图说军事的微信自媒体,认认真真做军事原创,我们让事实说话,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tsjunshi(长按可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