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媒体原文:大陸地區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昨晨七點在大陸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二十顆微小衛星送入太空。此次成功,寫下亞洲航太史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並展現大陸地區在「多彈頭」的技術應用已臻成熟。
虽然只是一个短小精悍的短消息,但是在台湾香港的论坛上却激起了千层浪花。有香港网友高呼中加油,也有台湾网友惊叹这是大陆的太空部队的战力展示。更多的网友则在关注这样一个时间点上,使用这样一种特殊的发射手段创造一个亚洲纪录,这背后又将蕴含着怎样的未来发展趋势呢? 有网友引述发射总师的采访记录,“10颗主星按照一、二、三层依次释放,其中第三层的5颗主星分2次释放,另外10颗子星择机释放,为了星箭分离后的近场安全,长六火箭创新性地采取了“灵巧末级”设计,即火箭末级可以高精度调姿和实现正推轨道控制,这在国内运载火箭中尚属首次,给多星分离轨道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样不仅彰显了中国高超的设计功底和在轨调整能力,这些都会是未来太空战的基础。同时还会给对方拦截带来非常大的麻烦。而且这已经是亚太地区领先的记录,并且验证了中国太空战的雏形战力。
也有台湾网友注意到此次长征6号采用了“多星轨道周期控制方法”,即将多颗卫星间及与卫星与火箭末级的轨道周期拉开后越飞越远,保证了星星间、星箭间的安全距离。这样的控制技术将会是未来分弹头控制技术的验证。同时还会给在轨轨迹预测和拦截带来非常大的麻烦。
也有香港网友注意到,此次发射的卫星,多数都是内地高校研发的。这是很好的创新实践工作,不仅使得学生具有了具体操作经验,同时还可以实践更多的想法,都会给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帮助。网友不仅感叹,什么时候香港大学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呢?(PS:小编补充,香港大学将会联合内地高校,在嫦娥3号任务上展开合作。) 长征6号有特点,短小精悍,发射周期短
在传统概念中,火箭执行发射任务,都需要分段运输至发射场,再在塔架上完成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但长征六号针对后续微小卫星发射的需求,在国内运载火箭领域创造性采用了“三平”测发模式,对现役火箭的测发模式进行了一次彻底变革。 所谓“三平”,即“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火箭在水平状态在厂房内完成全箭总装和测试,与卫星对接,同时将整发火箭水平放置在专门研制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上,由起竖车将火箭水平运输至发射工位,并完成水平对接、翻转起竖、垂直定位、燃料加注和发射等动作。以往火箭发射准备周期一般为20多天,而长征六号只用了7天。 独特的“三平”测发,也对火箭发射的测发控地面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满足火箭发射准备周期短的要求? “我们是‘螺蛳壳里做道场’。首次使用方舱作为测发控系统的载体,把庞大的系统进行大幅度优化,将各种测试设备集成安装在五个方舱内,‘架’在一辆平板车上,形成一辆移动的‘体检车’,火箭到哪里,我们的车子就跟随测试到哪里。”负责人徐玮介绍说,把原本要堆几个房间的设备集成在一个方舱内,集成难度非常大。“集成阶段,方舱内没法安装空调、照明、排风扇等,在这样一个半密闭空间内,舱内气温高达40多℃,设计师就‘窝’在里面做了大量测试,舱内外冰火两重天,很考验。” 承载长征六号的起竖车也经过了特别设计,集火箭运输、起竖、发射脐带塔功能于一体,火箭稳稳地安坐其上,就完成了从测试到加注发射的所有流程,而且车辆可以实现自动无人驾驶,可在发射阵地自主导航驾驶,定位精度误差不超过5毫米。 「一箭多星」,美俄印都有发展
2013年11月19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发射「弥诺陶洛斯」火箭,同时把29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两天后,俄罗斯用「第聂伯」运载火箭顺利发射了32颗卫星。长征六号的成功发射,使得中国在「一箭多星」的卫星发射科技上,成为与两强抗衡的新势力。2008年04月28日上午,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成功发射一枚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这枚四级PSLV-C9型火箭搭载了10颗卫星上天。自家卫星2颗捎带别国8颗。一举把10颗卫星送入轨道,创下世界航天史的纪录。这10颗卫星总质量达824千克。 中国未来将投入更多经费在太空上 随着国家主席宣布将裁军三十万,伴随而来的可能是中国的军事改革及战力提升。中国的裁军将主要集中在陆军,同时意味将强化海空军及二炮部队,同时可能新成立太空部队,这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 另据新华网报导,解放军二炮部队的现代化建设一直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情报机构关注的焦点。美国情报机构在其2006年底提交的报告中声称,中国以每年100枚的速度在东南沿海地区部署了900枚射程为600英里(约1000公里)的常规飞弹。 此外,中国一直在太空领域积极制定军用和民用发展计划,并将其视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和民族自豪感的主要来源。航天部门如今已经日益成为推动解放军信息战能力提升的科技先锋。 美国《空军》杂志的防务专家理查德.哈罗兰认为,解放军发展太空战能力目标是特定域外大国。今年1月,美国媒体曾报导解放军进行反卫星试验。这一事件不仅成为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中的分水岭,而且也透射出中国在太空方面的雄心壮志。在未来中与域外大国发生冲突时,中国必将会首先摧毁或削弱他国的卫星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