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秦始皇的祖先秦武公 14岁统一关中 死后拉66个大臣殉葬

风长眼量保证,发表在文章中的所有地图和图片均为自制,绝对原创!

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其实秦始皇的祖先,有不少人文治武功并不亚于后代,秦武公就是其中霸气之主。秦武公十四岁霸道伐彭衙,十六岁霸道将三位大庶长灭三族,二十三岁霸道灭邽戎、冀戎,二十四岁霸道灭小虢、小郑,三十三岁霸道拉六十六个人殉葬.

秦武公十四岁光景即位,还没有人料到,这是一个可以比肩秦始皇、康熙皇帝的伟大国君。

就在秦武公即位第一年,他与三位把持朝政的大庶长统兵东进,攻打关中东北的彭衙戎。彭衙戎也是犬戎的一个分支,他们的势力范围在洛水中上游。

当彭衙人以为秦国刚发生弑君事件,还会动乱下去的时候,秦军却攻到了他们的地盘上。

彭衙一战,毫无悬念,首战即决战,秦国一举拿下彭衙。

战场之上,秦军胜利之师,人人手持兵器,个个精神抖擞,少年秦武公更是披挂金盔银甲,骑高头大马,威风凛凛。

按照惯例,攻灭了一个大国,秦军应该休整一段时间,秦国应该举国庆祝。

但是秦武公一旦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便一发不可收拾,他绝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欲与天公试比高’,不断挑战那些伟大的事业,才是这位国君的性格。

秦武公这次没有按照惯例出牌,继续领兵南下,沿途见到小城就攻占,见到小股戎人就斩杀,一直到达华山脚下才让秦军歇气。

图-秦武公灭彭衙戎

秦始皇的祖先,14岁统一关中,死后拉66个大臣殉葬,霸气!

秦武公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他即位第一年就取得了如此宏大战果,实在让人钦佩。

不过别人都不知道,少年秦武公的心中,隐藏着一个惊天秘密,或者说一块心病。

父亲离奇去世,弟弟又被三位大庶长所杀,秦武公虽然在三位大庶长的“扶持”下即位了,但是他却对三位大庶长怀有强烈的仇恨之心。

此次伐彭衙戎,秦武公是把彭衙人想象成三位大庶长,满怀仇恨,他甚至亲自跨骑上阵,勇猛作战。

攻打彭衙戎,秦人被秦武公的神勇所鼓舞,秦武公在秦军中的影响迅速形成,秦武公得到了秦军广泛的拥戴。

在南下到华山的过程中,秦武公更是指挥若定,上万大军如臂使指。由于南下华山这一战拓地很广,秦武公的战术为秦人津津乐道。

从父亲和弟弟的悲剧中,秦武公意识到,只有掌控兵权,才能与三位大庶长叫板,否则肯定又重蹈前人的覆辙。

因此在这一年的战斗中,秦武公才爆发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精湛的战术素养。

经过一番雷霆的攻势,秦国基本控制了除河西外的关中,占据西周在关中的所有区域。这个时候,秦国的外部形势也相当不错。

楚国,虽然楚武王在前几年称王了,但是楚国还在与汉阳诸姬纠结,也还没有灭掉南阳的申国,楚国实际上是陷入到了持久战的泥藻。

齐国,齐襄公即位,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国君,他虽然拓展了一些领土,但是与妹妹乱伦,与鲁国结怨,齐国的国际形势不妙。

晋国,此时还处于分裂状态,仍然是对秦国毫无威胁的一个诸侯。

于是,没有任何强敌能对秦国在关中的军事行动进行干预,秦国得以快速扩张。

春秋战国的列强,在兼并周边诸侯的时候,不但要自身有实力,还得其他强敌不来干预,才有可能完成扩张大业。

秦、晋、楚、齐这四大国,在扩张的时候,都是赶上了好时候,没有其他诸侯干涉,等到四强格局形成,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四个大国扩张的领土就相当有限了。

到了战国时期,齐国兼并宋国之后,引来了其他诸侯强烈不满,两年后就来一次五国伐齐,彻底打残了齐国。

可见,没有列强干涉的时代,是多么难得!

秦国在秦文公、秦宪公、秦武公统一关中的时代,东方诸侯基本无力干涉,这一时期是秦国的幸福时刻。

秦武公即位第一年,秦国的疆域就达到了一流强国的水准,在四大强国中面积仅次于楚国。

图-统一关中后的秦国疆域

秦始皇的祖先,14岁统一关中,死后拉66个大臣殉葬,霸气!

秦国不声不响控制了关中大部分地区,接下来秦武公开始着手解决内部矛盾。

秦武公所面临的的环境,与四百多年后秦始皇面临的情况非常类似。

少年秦始皇头上有三座大山:文信侯吕不韦、长信侯嫪毐和长安君成蟜,始皇在二十二岁冠礼之前,拿这三座大山毫无办法。

在对付内部矛盾方面,始皇的先祖秦武公,也是很有自己的一方式。

十四岁的秦武公,在秦军中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更难能可贵的是,秦武公虚怀若谷,他懂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道理。

秦武公平日对这弗忌、威垒、三父三位言听计从,三位大庶长还乐滋滋地以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不料最安全的时刻就是最危险的时刻。

对秦武公完全没有戒备之心的三位大庶长,终于付出了无比惨痛的代价。

公元前695年,十六岁的秦武公,以雷霆之势将三位大庶长一网打尽。

一网打尽,这一点很了不起,要知道后世秦始皇铲除三座大山,是一年铲一座。第一年先利用吕不韦和嫪毐干掉成蟜,第二年利用吕不韦干掉嫪毐,第三年再废掉吕不韦。

等秦始皇废掉吕不韦,已经二十有五,而当时的秦武公,却只有十六岁,在这个年龄干掉辅政权臣的,大概只有清朝康熙皇帝干掉鳌拜这个案例了。

康熙皇帝擒拿鳌拜之后,将其关起来直至老死,而眼下这个秦武公,可没有康熙皇帝那么仁慈。

想起父亲的离奇死亡,兄弟的被弑身亡,秦武公要与三位大庶长算总账,他下令:斩杀三位大庶长,并且诛三族!

在春秋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但充斥这弑君事件,反过来国君对于公卿的报复更是凶狠而彻底,灭族这个词常见于春秋史书。

在春秋时代被灭族的氏族可谓数不胜数,他们都随着那段历史而烟消云散,被灭族的家族中唯有晋国的赵氏家族死里逃生,仅仅依靠最后一个孤儿赵武,还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十六岁的秦武公,完成了二十五岁的秦始皇所做的事情,内部矛盾彻底摆平。

秦国解决了权臣的问题,但是秦国国土扩张过快,内部还有很多棘手的事情,其中最麻烦的就是四个国中国的问题。

秦国的四个国中国,从西往东依次是冀戎、邽戎、小虢,小郑。

当年秦文公从秦国发源地甘肃天水附近抽调了七百男丁,向东走下高原建立崭新的秦国。那七百男丁,是秦人的核心战斗力量,此后秦文公为了巩固关中的领土,又数次调遣秦人东迁下山。

这样一来,秦国留在高原上的人口就日渐稀少。于是犬戎部落邽戎、冀戎趁机侵占秦人的领土。

当关中的秦人英勇作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留在山上的秦人其实活的很艰难。

在秦文公时期,山上的秦人养肥一批批牛羊骏马,再成群结队驱赶下山支援新秦国的建设。

秦宪公时期,山上的老秦人又多次组织青年壮丁下山,补足秦军与荡社戎作战损失的缺额。

可以说山下秦人取得伟大的战果,有山上默默奉献的老秦人一份功劳。

如今,冀戎、邽戎侵占山上老秦人的牧场,抢夺他们的牛羊。留守高原之上的老秦人,不但要做不求回报的老黄牛,还要时刻堤防野狼群般的犬戎人袭击。

秦邑附近的黄土山坡之上,年过八十的老庶长,带领几个同样头发胡子一片白的族人,正警觉地观察着山坡下的动静。

只见那不远处的沃野之上,一群人正赶着大批的牛羊在放牧,不过那些放牧的人却不是秦人,而是邽戎人。

高原戎人之间,其实并无明确的领土划分,谁强势谁就占据适合放牧的好去处,其他小部落只得迁徙。

可是在强势的邽戎面前,老秦人却绝对不能迁移走,因为自周天子将秦邑封给秦非子,这里便成了老秦人心中的圣地,让老秦人迁走,还不如杀了他们。

执着的老秦人,没有因为外族的侵入而迁走,他们在戎人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着,他们心中一直有着一个信念,他们坚信山下的秦人终有一天会回来!

老庶长每天带领族人监视戎人的动静,待戎人来便将牛羊迅速隐藏起来,戎人一走便见缝插针地放牧。宁愿夹缝中求生存,老秦人苦苦守望,决不放弃这片祖宗留下的土地。

就在这时,东方天际之处,尘土遮天,似有大批人马到来。

山坡下的戎人,也注意到这一景象,不过他们并没有撤退,因为这秦邑附近,戎人有兵数千,很有可能是戎人的主力过来了。

老庶长和他的几个老兄弟想法略有不同,虽然戎人出现的概率很大,但是老秦人从来没有放弃山下秦国大军上山的希望,这也是支撑他们一直留在秦邑的重要原因。

大军越来越近,黑茫茫一片,老庶长惊呼:“回来了,回来了。”

是的,秦国传统的颜色便是黑色,不华丽不浮夸,这也是老秦人务实性格的体现。

秦国大军迅速包围了山坡下的戎人和他们的牛羊,只见秦军旌旗蔽日,剑戟如林,将士一个个顶盔贯甲,各执兵器,张起弓弩。

老庶长早已老泪纵横,他在几个老兄弟的搀扶下,招呼秦邑的留守老秦人,去迎接那山下反攻祖地的秦国大军。

二十三岁的秦武公,在一队秦军人马簇拥下稳稳驰来,气象真是威武英明。

老秦人个个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心中多少年的压抑化作激情,如泉水般涌出。

很快老秦人被人数更多的新秦人围住深情相拥,的确,关中的秦人,应该感谢这些留在高原的老秦人,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就没有秦国的今天。

不知道谁喊出了一句“万岁”,新老秦人都跟着高喊“万岁”,一时间人声鼎沸,“万岁”的呼喊声响彻云霄。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亲自领兵反攻秦邑,灭犬戎的部落邽戎、冀戎。

同年,南方的楚国在楚文王的统治下,挥师灭了申国和邓国,震动中原。楚国这个巨无霸,终究还是突破了汉阳诸姬的封锁,不知道何时秦楚之间将会有一场大战到来。

秦国肃清了老家的戎人之后,还有两个国中国的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小虢,一个是小郑。

图-秦国的4个国中国

秦始皇的祖先,14岁统一关中,死后拉66个大臣殉葬,霸气!

小虢又称西虢,就是当年虢国东迁之后留下的宗室,这个小虢占据着关中西部最好的一块土地,从位置上来说绝对是秦国的腹心之痛。

不过小虢的实力很弱,从来没有真正威胁到秦国,秦国自秦文公时代就完全可以灭了小虢。

秦国一直不灭小虢,主要原因是虢国是周朝的公爵国,从法理上来说秦国不能灭小虢,何况秦国还要拉拢周朝在关中的遗民,因此必须保留小虢。

但是到了秦武公这个时候,关中已经是秦国的,小虢的存在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驱兵灭小虢,结束了这个公爵国在关中的小宗。

另一个国中国小郑,在华山以西,也是当年郑武公东迁时留下的小宗,在秦武公攻下整个关中之后,这小郑也成了秦国的国中国。

既然小虢都灭了,小郑就更没有存在的理由了,秦武公一并灭之。

干净利落,秦武公解决了秦国所有国中国的问题,这位年轻的秦国国君才堪堪二十四岁。

秦武公在灭了小虢之后,就有在小虢故地建造新都城的打算。虢国的都城当时在汧河、渭水之间,这里三面环水,防守位置极佳。而且秦人的先祖非子也曾在这里牧马,秦人对这片肥沃的土地很有感情。

秦武公一向做事雷厉风行,很快秦国就开始在汧河、渭水之间修筑规模宏大的都城。

秦国的都城雍都,其造型异于东方各国的都城,秦人并未一味模仿东方诸侯建造城邑,而是推陈出新,很有创意。

东方各国的都城,一般由城和郭两个城池组成,城是国君和宗室所在的城池,郭是贵族和百姓以及市场所在的城池,郭比城大得多,而且城郭是分开的两座建筑。

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邯郸,燕国下都武阳,齐国都城临淄,其郭的面积都在城的四倍以上,可见当时的理念是将国君和百姓分开保护。

秦国雍都则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围住内城。内城是皇城,外城是贵族所在,百姓和市场所占比例很小,外城与内城的面积相当。

雍都这种内外城结构,避免了战争时期,城和郭都置于对方攻打的范围内,这样更可以集中兵力进行外城的防守。

另外雍都外城中百姓和市场的比例很小,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将百姓居住地和市场迁至城外,缩小外城的规模,也有利于防守。

秦国都城全新的设计显然是成功的,后世从汉朝起,所有朝代都继承了秦国都城的这种设计,即内外城结构,大皇城,守外城。

秦武公创造的历史,不仅秦国受益匪浅,甚至对后世几千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前678年,三十三岁秦武公还没来得急迁到新都,就走完其威震关中的一生,不过他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

秦武公是个以‘武’而著称的英雄人物,他对权力极其渴望,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也有极为深明大义的一面。

秦武公对后事的安排,体现了他思维的全面性和毫无私心的伟岸人格。

秦武公是在父亲离奇去世,兄弟被权臣所杀的情况下即位的,他对于国家内耗给秦国带来的伤害,比谁的体会都要深刻。

弥留之际,秦武公竟然没有宣布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他立自己的弟弟秦德公为新的国君。

秦武公的这个英明神武的安排,让秦国的最高权力层安全过渡,对秦国而言,这样的国君绝对不可多得。

秦武公死后,他的故事仍然在上演。

秦武公生前,指定了六十六个人陪葬,之所以选这么个数字,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陪葬又称人殉,上古时期就有了,只是在周朝,各诸侯国一直都讲礼制,很少有诸侯大规模进行人殉,一般情况是找一两个最宠爱的妃子作为人殉的对象。

秦武公这次一口气就是六十六个,再次让天下人感觉到,西北凉风嗖嗖催人冷。

秦武公来的时候那么威风,走的时候依旧那么拉风!

十四岁霸道伐彭衙,十六岁霸道将三位大庶长灭三族,二十三岁霸道灭邽戎、冀戎,二十四岁霸道灭小虢、小郑,三十三岁霸道拉六十六个人殉葬,秦武公的一生,就是霸气十足的一生,他绝对对得住自己的谥号‘武’。

本文节选自《地图里的兴亡》系列章节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