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后半叶的大多数时间里,苏联陆军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集团,以至于美国和北约经常研究的话题就是如何迟滞其进攻。从在富尔达山口引爆核武器,到快反师的组建,再到空地一体战强调陆军和空军装备的紧密配合,美国和北约的意图很简单,就是迟滞、迟滞、再迟滞。所以说,如果战争爆发,苏联陆军部队会像蝗虫一般地掠过欧洲也不算过分,不过这些“蝗虫”是有组织的“蝗虫”。本文将回到冷战时代,重温苏联陆军的进攻队形。
鉴于速度的原因,苏联陆军倾向于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线性或行军队形。只有在战斗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变换队形,即从线性或行军队形转换到战前队形。组成战前队形时,部队应当散开,并形成足够的纵深。战前队形一般用于接近战场、穿越敌军后方的纵深、在已经进行火力准备的情况下攻击敌方有重兵防守的区域。此外,战前队形还应用于核生化条件下的行军。 战前队形的主要用途在于,缩小部队在美国和北约的战术核武器、各种常规炮火和空袭之下所遭受的损失。这种队形有利于快速的机动和部署,并迅速转换为攻击队形。如果由于战术形势变化而战斗被取消,部队会从战前队形恢复到行军队形。
采用战前队形时,营级规模的部队会将各连呈线式、楔式、反楔式队形排开,营指挥部设置在后方。一般情况下,各连之间的左右距离为500~800米,前后距离也为500~800米。为了能够快速地从行军队形转换到战前队形,苏军在和平时期的演习中曾经进行大量的演练。不过应当注意的是,战前队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形势的需要进行调整。 连级部队的队形也是采用一字、楔式、反楔式队形。无论是摩托化步兵连还是坦克连,使用战前队形时,都应该为各部队展开攻击队形留下足够的空间,是在考虑到速度、部队分散情况、灵活性和敌军火力攻击方向等诸多因素的情况下确立的。一般而言,摩托化步兵连和坦克连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如图所述。
就摩托化步兵连而言,线式队形两个纵队之间的间隔为150~300米,整个部队的长度为150~300米。楔式队形两个纵队之间的横向距离为150~300米,整个部队长400~800米。反楔式队形两个纵队之间的横向距离为150~300米,整个部队长400~800米。左梯队两个纵队之间的横向距离为150~300米,整个部队长400~800米。
(摩托化步兵连的战前队形,图中的该连加强有1个坦克排) 就坦克连而言,线式队形两个纵队之间的间隔为150~300米,整个部队的长度最多为200米。楔式队形两个纵队之间的横向距离为150~300米。反楔式队形两个纵队之间的横向距离为150~300米。右梯队两个纵队之间的横向距离为150~300米。
(苏军摩托化步兵营和坦克营的战前队形) 假如战事来临,部队就应该立即组成攻击队形。在战前队形之中,各排,甚至于各连仍然采用线式队形。攻击队形中,各排内部仍然按照线式队形编组。但在连级层面,各排之间不一定是组成线式队形,而且根据形势的需要,还有可能包括楔式、反楔式、左梯队或右梯队队形。
(摩步连的战前队形)
(坦克连的战前队形) 作战之时,坦克部队配置在装甲车(BTR或BMP)的前方。如果步兵部队要下车作战,那么必须紧跟坦克部队。装甲车通常配置在坦克部队后方100~400米的距离上。攻击编队一般离敌军阵地的距离为1000米左右。排长位于部队的中心,连长位于整个部队中部靠后的地方。 摩托化步兵连的攻击队形包括:楔式、反楔式和左梯队。没有实施下车作战的时候,部队的正面应当为400米,各集团之间的间隔为100~200米(有的部队之间的间隔会缩小到50~100米),部队长度为400米。下车作战的情况请见本文配图。
(摩步连的攻击队形) 坦克连的攻击队形包括:线式、楔式和反楔式。线式攻击队形中,部队之间的间隔为最多100米,各分队的正面宽度最多为200米,整个部队正面宽度最多为800米。采用楔式队形时,前方分队同后方分队的间隔最多为300米,后方两个分队之间的间隔为最多400米,各分队的正面宽度不超过200米。反楔式队形中,前方两个分队之间的间隔不超过400米,前后分队之间的间隔不超过300米。
(坦克连的攻击队形) 以上就是苏联陆军战前队形和攻击队形的一些小细节。由于苏联将许多陆军装备出口到许多其他国家,而他的作战队形也随之出口。其中有不少国家早已覆灭,比如伊拉克。装备只是能够打胜仗的一方面,后面的道道还有很多。有些军队,即便是获得先进装备,也很难发挥出装备的真正潜力,比如沙特陆军这个运输大队长。有人会认为战斗队形已经过时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部队还没开打就乱成一锅粥,这是给敌军送人头呐!
(摩步营的战术队形) 全文完,谢谢欣赏。欢迎关注军事微信公众号:云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