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百年瓦窑最后的匠人倪德胜 行将消失的行当(图)

百年瓦窑最后的匠人倪德胜 行将消失的行当(图)

  倪德胜在窑内堆叠瓦胚。

福州新闻网10月8日(福州日报记者 黄洋 文/摄 通讯员 洪映叶宇楠)“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这句诗说的是古代烧瓦工人的悲惨命运。他们利用烟与火,化泥为瓦,烧制出一片片湛蓝铮亮的瓦片,形成了古代民居的靓丽风景。然而时间流转,这一技艺逐渐失传。在罗源县港头镇,记者见到了一座有百年历史的瓦窑,和它最后的烧瓦人——倪德胜。

烧了百年的瓦窑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句形容卖炭翁的诗句,记者见到瓦窑里的匠人时一下子涌现脑海。64岁的瓦匠倪德胜老人,借着窑顶圆孔漏下的光,在狭窄而古旧的瓦窑里忙碌,一身灰黑而浑然不知。

“我这口窑是祖上传下来、县里最古老的,至少有百年历史。”倪德胜说起自家的窑,满是皱纹的脸上多了分自豪。5米高的瓦窑靠山而建,呈圆形碉堡状,外壁用石头垒成,内壁则是砖土。瓦窑内部面积不过七八平方米,层层叠叠的瓦坯已经垒了半窑。倪德胜说,垒多少、怎么垒,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祖传的规矩来,一个疏忽,就会毁了一窑的好瓦,也会坏了烧瓦人的名声。

摸着窑内的墙壁,凹凸粗糙,烟与火写就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以前港头村民中有一半是烧瓦师傅,县国营建材厂的瓦匠都来自港头村,他们在县城上班,可谓风光一时;村里的瓦窑也没闲着,常常这口熄了火那口又冒烟……如今只剩5口了。”倪德胜自嘲说,自己是现有瓦匠中最年长、最‘顽固’的,“从小在爷爷的瓦厂里玩泥巴长大,16岁就是出名的瓦匠,一片片让我养活了一个大家庭”。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