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布了数张国产新型航母的施工照片。从照片上可以看到,目前国产航母已经开始建造机库,参考几个月前网络传播的照片中还只有下层舱段可谓进展迅速。目前国产新航母航母是否加装弹射器还有待观察,但根据美国海军对E-2“鹰眼”舰载预警机的试飞结果,即使不采用弹射器,滑跃甲板也足以满足舰载预警机的起飞要求。故此,可以判定国产新航母将搭载国产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可能性极大。而采用什么平台发展国产舰载预警机,则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运-7:大有大的麻烦 2012年7月底,中国军事网站上公布的两张图片显示,中国在运-7运输机的基础上研发了编号“JZY-01”的舰载预警机技术验证机。从外观上看,该机前机身比运-7有所缩短,并用了类似美制E-2预警机的四垂尾机尾布局。这一技术特征可能预示着,中国的新型舰载预警机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JZY-01验证机在2012年曝光后没有过任何官方公开报道,但由于JZY-01由运-7平台改造而来,且运-7在起飞重量上与E-2预警机接近,故外界曾普遍认为运-7将成为中国第一代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平台。 但尽管JZY-01看上去与E-2和雅克-44无异,阻碍运-7平台上舰仍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体积。运-7机长23.7米、机高8.55米、翼展29.2米,其机长和翼展决定了该机无法使用航母舰载机升降机,而机高则使其无法在机库内停靠。同时,运-7过大的体积,在起降和甲板调度上也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即使按照JZY-01标准对运-7进行改造,得到的机体规格也明显大于E-2和雅克-44。按照中国海军的发展思路,中国新航母吨位和体积显然不会比“尼米兹”级大,这就使得航母上部署的舰载机数量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将JZY-01规格的平台搬上航母,只能影响舰载机的部署数量,进而影响作战能力,可谓得不偿失。同时,JZY-01作为地面技术验证平台,在改装时并未考虑结构问题,而是仅仅按照适合舰载预警机的布局进行了修型。如果确实要在运-7平台基础上发展舰载预警机,就需要将运-7在缩减尺寸后重新进行结构设计并进行风洞试验,这等于重新设计一架飞机,而且因“削足适履”式的改造效果还不如完全的新平台设计。故此,以运-7为平台发展舰载预警机,基本没有可能。
图注:运-7运输机体积过大,无论停放还是调度都存在严重困难,起降性能也难以满足要求,故不适合作为舰载预警机平台 运-12F:小有小的困扰 除运-7外,运-12F也是舰载预警机平台的热门候选之一。运-12F是哈飞公司在运-12基础上发展的新型双发轻型运输机,该机比运-12体积更大、载荷更高、飞行性能更好。与运-7相比,运-12F具有诸多先天优势,其体积和起降性能都更适合在航母上部署。运-12F机长16.47米、翼展19.89米、机高5.922米、空重2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400千克,这些数据虽然比不上E-2和雅克-44,但机体规格大于美国上一代舰载机平台S-2/E-1(S-2机长13.26米、翼展22.12米、机高5.33米、空重831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860千克)。虽然从数据上看运-12F与S-2空重和起飞重量相去甚远,但S-2作为反潜机其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本身就占据很大一部分重量。此外,由于设计时代差距,S-2在材料上也不如运-12F,这就导致其“死重”较大。如果在运-12F基础上进行补强以适应舰载机要求,那么得到的新平台势必会比运-12F有明显增重,如果再安装预警雷达和机载设备那么其空重预计将和S-2相差无几。S-2主要部署在“福莱斯特”级航母上,中国第一代国产航母预计将与该型航母体积和吨位相当,故运-12F改造为舰载预警机平台可行性较高。 然而,运-12F能上舰,不代表运-12F适合上舰。运-12F相对于E-2这种专门设计的舰载预警机而言,其体积仍然较小。虽然其机体空间要大于S-2/E-1,但考虑到E-2上供操作人员使用的空间已经捉襟见肘,运-12F若改装为预警机情况只能更差。同时,其较小的体积也决定了该机不可能配备JZY-01上试验的大型雷达天线,而只能配备较小规格的雷达天线。这就使得对舰载预警机至关重要的探测距离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航母战斗力的发挥。同时,运-12F改造后的动力系统也是个重要问题。运-12F目前依赖加拿大PT6A-65B涡桨发动机,若运-12F改装为预警机则该发动机不能满足性能要求。同时,进口发动机也不宜用在军用飞机上,而目前国内又缺乏更大功率的涡桨发动机可供替代。故此,运-12F虽然比运-7更适合改造为预警机,但上舰希望仍然渺茫。
图注:运-12F虽然体积适中,但其民机的底子导致该机需要大量进行补强,且发动机难以找到合适型号。同时,该机内部空间也过于狭小,不利于设备安装和机上人员工作环境 新平台:术业有专攻 相比于在现有平台基础上改造,发展新平台其实是更合理的选择。如前文所述,无论是运-7还是运-12F,改造为舰载预警机都需要相当大的工作量,甚至不亚于重新设计平台系统。而这样的改造,效果反而不见得比新设计平台更好。从美国在历代舰载反潜机和舰载预警机都坚持使用全新设计的平台而非用轻型运输机改造这一点来看,对航母运作有充分理解的美国海军显然并不认同通过改造发展舰载机平台这一思路(与之相对的事美国海军使用的岸基反潜机都是采用成熟运输机平台进行改造),这一点对于中国海军显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而前苏联海军在舰载预警机的取舍上,选择全新平台的雅克-44而非安-72运输机发展而来的安-71,也可以说明问题。 中国新型舰载预警机很可能以JZY-01验证的气动布局为范本,采用新结构和新材料进行完善设计。由于JZY-01本身就参考了E-2和雅克-44,故其布局成熟度非常高,涉及风险较小。而中国航空工业在发展从运-12F到运-9再到运-20等一系列不同吨位的运输机过程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新材料使用经验,加之歼-15和直-18等现有舰载机在海洋环境中已经验证了供舰载机使用的新材料的实际效果,采用新材料设计一款适合舰载预警机的新平台毫无技术障碍。在动力系统上,新型舰载预警机很可能采用运-9采用的涡桨-6G发动机,该发动机的功率完全能够满足舰载预警机的起降和飞行要求。从上述角度分析,中国研制新型舰载预警机平台并不困难,以目前国内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准可以很快拿出成熟方案并建造原型机进行试飞。同时,新平台还可以衍生出运输、空中加油、反潜、搜救等一系列舰载机方案,对于中国海军未来发展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图注:国产舰载预警机的风动模型与JZY-01相似,而与运-7和运-12F都有明显差异,这从侧面证实国产舰载预警机将采用新平台 后记 新一代国产舰载预警机的研发是国产航母配套工程中的重要项目,该机的发展意义将远超一款新型装备服役带来的效应,更将使得中国海军首次具备不依赖岸基航空兵掩护的远洋作战能力。即使对于航母编队本身而言,新型舰载预警机所能提供的早期警戒能力,也将大大拓展其作战范围和安全空间。因此,在舰载预警机平台的选择上必须慎之又慎,任何企图通过以现有机型改装“走捷径”的发展思路都不免将造成性能上的“打折”,其结果甚至将影响海军整体远洋作战能力的发展。发展全新平台看似潜在技术问题最多,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反而是最容易实现的一个方案。故此,国产新型舰载预警机采用全新平台,可以认为是最合理的设计方案,该机的发展与服役,也将带动中国海军作战能力的非线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