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俄军公开介入叙利亚战局的消息,让整个叙利亚局势出现重大变化。不过如果留意一下俄军空袭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就很容易发现多数装备在技术性能已经不算先进(巡航导弹是海军的军舰发射的)。比如俄军的战机主要有苏-24、苏-34和苏-25这样三种。其中只有苏-34是苏联解体后研制的新型战机,而另外两者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而且在冷战结束后进行的现代化改进也相当有限。
苏-25作为近距支援为主的战机,火箭弹和普通航空炸弹的装备比重远大于制导武器
由于缺乏现代改进,苏-24也以使用火箭弹和普通炸弹为主,只有苏-30和苏-34便于使用制导弹药 再看俄军给三种战机配备的机载武器,实际上大部分武器还是无指导的常规炸弹和火箭弹,这部分武器主要由苏-24和苏-25两型战机使用。而在比较先进的苏-34上携带制导武器较多,但其中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的激光制导炸弹、导弹、电视制导空地导弹等又占据了很大比例。最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接轨的武器是采用GLONASS卫星系统制导的KAB-500S-E制导炸弹,不过从这种弹药2014年在莫斯科防务展览上首次出现来看,它比中国对外公开同类型武器晚大约8年,而美国早在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当中已经大批量使用了同等类型的JDAM系列弹药。可见就机载对地攻击武器层面上,俄军装备水平不仅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也明显落后于中国空军。
从2006年开始,中国的机载精确制导武器呈现出井喷态势,图为用于出口的国产雷石-6卫星制导炸弹 引用俄军一位空军军官在2008年说过的话:“人家(解放军空军)在一次演习中发射的‘俄’制空地导弹比我们在这次战争(俄格战争)中使用的还要多!”同时期俄军在南奥塞梯作战中,差不多所有使用的导弹都来自陆军的战术导弹旅,空军几乎没有使用制导弹药的记载,即使是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的制导炸弹和空地导弹的使用记录都极其稀缺。正由于俄空军在制导弹药上的严重不足,开战时未能成功压制住格鲁吉亚军队。俄军北高加索军区缺乏空地导弹库存,使得交战初期无法使用反辐射导弹。这让格鲁吉亚的雷达系统在多日内仍维持运转,并引导防空导弹击落了包括“逆火”在内的多架俄军轰炸机,这显然是十分令人难堪的。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当然在于俄罗斯经济情况的局限,与经济发达的西方和发展迅速的中国相比,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可谓是几经波折。由于经济主要依赖于能源和矿产品的出口,只有国际油价和原材料价格长期处于高位时,俄罗斯经济才会出现明显起色。而这种情况在2003年以前一直没有出现。再加上苏联解体后军工技术人才的流失和军工产业分属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影响,俄罗斯在不少军工技术上还不得不从头起步,这从俄军另一种卫星制导炸弹OFAB-250采购于白俄罗斯就可以看出端倪。如果再考虑到俄国军工策略上对于核武器享有绝对的优先传统,常规制导武器的地位就显得更低下了。这一系列因素的结果,就是俄军很多机载武器的发展速度从冷战结束后长期处于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而同时期的中国和西方则通过大量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很快将俄罗斯甩在了身后。 不过,落后的武器系统并不等于不实用。从某种情况来说,对付像IS和叙反对派这样的武装,廉价非制导武器的作用很可能还要超过先进的制导弹药。相比已经处于“后现代”阶段的先进制导武器,IS武装和叙反对派的军事结构几乎还处于半军阀半部族体制的旧阶段,这和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的军阀武装模式倒比较相像。但在具体的军事组织模式和指挥体系上,他们还远不如基于近代军队模式建立的中国军阀。拿对付工业化甚至后工业化时代军队的精确制导武器来打这样的武装,不仅经济代价相当高昂,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打击很难奏效。 那么,为什么又说传统非制导武器在这里反而比更先进的制导武器实用呢?这就要考虑到两种武器的不同使用模式了。 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制策略是基于冷战后期的“有限战争”思路,力图在减小破坏、提升精度、打击有限的关键目标“节点”从而达成作战目的这样一种思维进行研制的。因此这种武器的造假虽然昂贵,但使用时只要目标定位明确,作战效费比就会比较出色,比较典型的运用模式就是“斩首打击”。而对非作战目标的附加破坏则要求尽可能缩小,这是一种以削减破坏力度来提升打击精度的武器发展思维。
此图不是被原子弹轰炸的广岛或长崎,而是1945年被美军燃烧弹烧过的东京市区,为了打击日本的战争潜力,美军空袭宁可以大量杀伤平民为代价,在欧洲战场也是如此。 而传统非制导武器的发展思路可以说与前者截然相反,基本是沿着一战、二战时期那种“总体战”思维继续强化的产物。当时军用侦察定位技术发展程度很低,交战时达成“擒贼擒王”的难度非常大。因此双方为了己方占据作战优势,往往全力强化武器的杀伤和破坏威力,哪怕误伤大量平民也在所不惜。因此非制导武器对打击精度的需求并不大,甚至十分强调采用“地毯式轰炸”、“火焚东京”等超大范围摧毁的作战样式来进行交战。这种做法虽然很难起到打击关键目标“节点”的作用,但这种全方位大量投掷钢铁与烈火的作战手段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同时附加极为强大的心理震撼,对于敌方人员的精神威慑作用要远远强于使用数量少、破坏力也偏弱的精确制导武器。 这一点可以通过在海湾战争中的实战来得到证明。这次战争中美军投入了大量作战飞机,也很强调对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但战争结束后,曾经士气旺盛的伊拉克士兵在回忆时普遍认为他们最为害怕的并非F-117A等战机投放的制导炸弹和导弹,而是B-52轰炸机进行的地毯式轰炸和A-10攻击机的弹雨扫射。这两种战机的技术水平都是60-70年代的产物,对地攻击所使用的武器也同样缺乏制导,但实战产生的威力却非常出色,关键原因就在于大量廉价但猛烈的火力输出对伊拉克军队造成了空前的心理震撼。同理,伊拉克军队也对美军M-270火箭炮的子母弹攻势害怕得要命,原因也与其强大的覆盖杀伤力密切相关。这种全军“心理战”的效果是精确制导武器所不能达到的。而一支精神上被摧毁的军队,注定是不可能打胜仗的。这也是伊军在地面战开始仅100小时就彻底崩溃并且成批投降或开小差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精神已经涣散,补给已经断绝,空有大量武器也无济于事。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最大功臣,实际上却是大批量的普通常规炸弹和火箭弹。
地毯式轰炸是现代战争中最可怕的打击手段之一,尽管使用普通炸弹,但威力与震撼力都是空前的
美军M270火箭炮打击精度有限,但使用的子母弹战斗部散布范围大,杀伤力强,对伊拉克军队的心理威慑力仅次于上面两型战机,是海湾战争中美军最具威力的陆军武器 正因为非制导武器的杀伤力和精神破坏力,各军事强国虽然重视对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却并没有让其全面取代传统非制导弹药。近年来解放军多次演习中仍有大量使用火箭弹等非制导弹药的镜头,也和上述原因很有关系,并非简单的思维守旧问题。而且在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威胁上,非制导武器的作用还可能进一步得到扩大。
尽管俄军也开始在空袭中公开不少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但在难以确定打击目标和IS首脑机关的前提下,即使大量使用精确制导武器也很难起到理想效果,经济代价却十分高昂,反而不如普通常规武器更实用 回到叙利亚的战局,由于制导弹药的缺乏,俄军进行的空袭以相对模糊的范围轰炸为主,主要使用普通炸弹和非制导的航空火箭弹。但在具体敌情难以获得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反而比大量使用制导弹药更实际。无论是反对派还是IS武装都利用其民兵化的特点来袭击政府军,在遭到攻击时往往混到当地人群中让政府军难以分辨。但是这招撞到俄军覆盖式轰炸可就很难玩得转了,俄军“不长眼”的大范围轰炸一方面可以对缺乏训练、心理素质也多数不过关的民兵们起到强大的心理震撼作用;另一方面也用无差别打击的方式让IS武装和反对派民兵不易利用当地民众藏身。对于当地民众而言,如果接纳IS或反对派人员的代价是猛烈的报复性轰炸的话,他们多半会选择拒绝与武装民兵合作或逃离战区的做法来求得生存。出现这种情况显然对IS武装和反对派民兵都不是什么好消息。而一旦他们藏身于民众中的做法失去效用,接下来的战场局势恐怕就要被翻盘了。 传统非制导弹药是针对旧模式战争的产物,而叙利亚内战中,IS武装与反对派的作战组织模式正是上个世纪初期甚至更早时期的形式,因此强调大范围杀伤的旧式非制导武器反而得到了发挥威力的机会。对于武器装备来说,先进与否与其实用价值并不存在直接联系,很多时候实用的意义要远大于纸面上技术参数的作用。因此俄军拿三四十年前技术层次的旧武器照样可以吊打IS武装和叙反对派。这与海湾战争美军拿60年代级别B-52完爆90年代伊拉克军队的原理是一样的:它们虽然不是最先进的,但却是足够实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