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融侨大酒店旧楼承载福清改革开放的记忆

一提及融侨大酒店,林文镜先生和魏唐茂先生的记忆便象冲出闸门的洪水,一泻千里。他们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央提出福建、广东要先行一步改革开放,福建就是在那时设立了厦门特区。1983年,福州开发马尾,改革浪潮开始在福州地区涌动,福清县委、县政府开始探索、寻找福清的出路。围绕着“福清怎么办”这个问题,经过反复讨论,县委、县政府决定:福清要想闯出改革开放的路子,必须得走一条具有福清侨情特色的道路,发挥侨的资源与优势,把福清的经济搞活。

为了把福清县委、县政府的这个决定传达给海外的融籍乡亲,当年,在对外联络极不方便的情况下,只好通过许许多多的侨眷,向海外乡亲转达政府的信息。从1986年起,不少旅居海外的乡亲陆陆续续返乡探亲,投石问路一探究竟。林文镜先生说,他就是在1987年4月与林绍良先生一道组团带领印尼乡亲返乡考察的。考察期间,考察团认为福清要改变面貌,光靠传统的输血方式,不足以改变社会面貌。因此,必须得用实业帮助福清发展。回印尼后,他们把考察的情况向全印尼乡亲通报,争取更多的乡亲参与家乡建设事业。

福清的发展思路和海外乡亲的想法,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当时,福清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宏路的上郑一带建实验区,与华侨共同创办。1987年10月,福清成立了“融侨开发中心”,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变革帷幕。魏唐茂先生出任“实验区”常务副总指挥。

魏唐茂先生回忆说,他刚上任伊始,来到上郑村,站在制高点上极目四望,但见山岗起伏,乱坟遍地,荒草萋萋,溪滩交错,黄土泥泞。在这荒凉的地方建设工业区,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还有最关键的问题,当时对如何与华侨合作的问题,谁都没有半点经验,魏唐茂首先拜访了当时负责引进外商投资办厂的林文镜先生,听取华侨对建设实验区的设想。林文镜先生告诉他,福清要想闯出一条改革开放的路子,就必须走一条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思想要再解放点,胆子要再大一点,国内没有参照物,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先行先试,发展生产力,在这特别时期,应该要赋予“侨”有更多的自主权。

魏唐茂先生把林文镜先生的想法向福清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县委主要领导认为,林文镜先生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和灵活性,搞融侨实验区经济建设,就必须得突出一个“侨”字,重视“侨”的力量,以“侨”为主体,解放生产力,废除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把“侨牌”打好。

随后,在华侨力主下,福清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五带”、“七制”政策,鼓励华侨“带资金、带原料、带技术、带管理、带市场”进驻融侨实验区,“自定项目、自揽工程、自招员工、自找合作伙伴、自行管理、自进设备、自订制度”搞建设。这充分调动了“侨”的积极性,在海内外乡亲齐心协力下,实验区里的第一座厂房只用了27天就盖起来了,创下罕见的“福清速度”,整个实验区建设如火如荼展开。

福清的“五带”、“七制”政策,为福建省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带头作用、窗口作用和示范作用。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十分支持融侨实验区的开发建设,不仅允许华侨及港澳台企业带项目、资金进来,而且允许可自行选择场地,以此助推福清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推动融侨实验区的建设发展。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