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3月,新中国开始筹建第一支驱逐舰舰队,并抽调500余人组成了海军青岛基地第一、第二训练大队,开始培训舰员和操作技能,为接受从苏联引进的7型驱逐舰进行准备,7月22日,两只训练大队被命名为海军驱逐舰大队。与此同时,1954年10月6日,7型驱逐舰“凛冽”号和“剧烈”号驶离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在10月13日抵达青岛,中苏双方在港口内完成交接手续,两舰在10月26日被重新命名为“鞍山”号和“旅顺”号;10月底,海军又组建了第三、第四训练大队,舰员以华东海军护卫舰6舰队为基础组成,1955年6月,第二批苏联7型驱逐舰“果敢”号和“勤恳”号也一起驶入了青岛港,随后被改名为“长春”号和“太原”号编入人民海军驱逐舰大队序列,从此成立了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舰队,使海军装备得到了初步加强。
“四大金刚”一度成为东亚海域引人注目的明星,其刚毅的外观,朗俊的舰型以及冠绝中国海军的舰炮火力,成为当时世界关注的焦点。并且随即成为整个中国海军的图腾式装备,中国第一次获得了排水量上千吨的中型舰艇。不过作为一种苏联在二战前研发的驱逐舰,其多项技术实际上已经处在较为落后的境地。要了解“鞍山”级驱逐舰的技术性能,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他在苏联的故事。 7型驱逐舰在设计时的作战想定是要具备对敌方战斗舰艇进行攻击,为本方舰艇编队提供护航,主要作战对象包括敌方的潜艇、驱逐舰、鱼雷艇等,主要作战武器包括火炮和鱼雷,一度被称为“雷击舰”并且可以执行前哨侦查任务,可以布雷,参加登陆作战并提供舰炮支援。 7型驱逐舰的计划开始于1932年的苏联二五计划期间,此时的苏联海军被给予高度重视,1933年7月苏联制定了《1933-1938年海军舰艇建造计划》,其中要求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建造50艘驱逐舰,以取代老旧的“诺维克”级驱逐舰。 7型驱逐舰的设计战术-技术任务书在1932年7月10日获得批准,技术设计于1934年完成。该舰的总设计师是B.A.尼基京,海军总监督师为楚克什维尔特。在设计中,7型驱逐舰被要求在驱逐舰所常用的排水量范围内,使其战斗和技术特性在一定的海域条件下,能胜利的完成这类舰所应该完成的任务,同时,在舰体的主要尺度要求上,特别重视并且保证舰艇有良好的航海性能。虽然苏联已经在之前的舰艇建造工作中得到了经验,但是仍然对于自己的设计能力不够自信,于是苏联开始向意大利寻求帮助。尼基京亲率设计小组造访了意大利安萨尔多船厂,并且对意大利的“西北风”级驱逐舰进行了技术考察,并且最终确定了以意大利“西北风”级驱逐舰为基础设计7型驱逐舰。
1934年.7型驱逐舰设计完成,1935年11顾27日,7型驱逐舰首舰“愤怒”号在列宁格勒北方造船厂开工建造,1938年11月30日该舰被编入苏联海军黑海舰队服役。7型驱逐舰也同时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和远东阿穆尔河共青城船厂中开工建造,共计建成28艘。 总体而言,该舰建成之后的技术状态,使得之前设定的战术技术任务想定可以得到实现,该舰正常排水量1700吨,满载排水量2400吨。装备了强大的武备,包括舰首舰尾设置的4座130毫米有防弹板的单管主炮,其中第二和第三主炮高于首尾主炮,为了保护下方主炮的炮手不受空气冲击波的影响,其装有专门的挡板,这种130毫米火炮重5.1吨,炮全长6.5M,身管长5.19米,需要11个人共同操作。 鱼雷武器包括两座3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共装备6枚53-38型直航式反舰鱼雷,无备雷,最大射程4000M/44.5kt,最大航深14米,装药400千克。并且装备有两座深水炸弹投掷器,为了完成可以布雷的设定,为此该舰在上甲板上设有水雷轨道。该驱逐舰配备了烟幕弹发射装置,为了避免军舰触雷,舰上还装有两个破雷防卫护具,作为防空设备,舰上装备有2座76毫米远程防空火炮和两座45毫米半自动高平两用舰炮,还装备了两挺12.7毫米机枪作为低空防空配备。
该舰的动力系统采用了双轴汽轮机装置,几乎完全照搬了意大利的“西北风”级驱逐舰设计,装备有3台主锅炉,其中2台蒸汽产量各为90t/h,1台蒸汽产量为74t/h,动力装置还有两台功率各为24000马力的主汽轮齿轮机组,机炉舱布置采用直线方式,在首部3个相邻舱室中,各布置一台主锅炉,而在随后2个舱中各布置1台汽轮齿轮机组。在汽轮机舱之间,设有副锅炉舱。蒸汽过热后的参数为:压力26-27kgf/cm,温度为350℃。该舰最大航速由此可以高达38.3节,经济巡航速度也有19.6节,在巡航速度下,续航力可达2900海里,自持力为10昼夜。
金戈铁马铸海防,万里波峰斗志扬。人民海军的第一代驱逐舰身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他们驰骋在海防最艰难的时代,把当时中国海军的战斗力从近岸发展到了近海,在对各种敌对势力的斗争中,他们起到了海防中流砥柱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