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有料

一切只为固守待援:台湾反登陆作战的战役理论建设

一切只为固守待援:台湾反登陆作战的战役理论建设

在经过长期的防御设施建设和武器装备引进后,时至今日,台湾军事的建设体现了非常强烈的针对性,那就是一切以反登陆作战为准,虽然其在几年前也曾叫嚣过要“决战境外”,然而甚至连台湾军方自己都没有相信这套吓唬不了人的理论。从汉光军演可以看出,台湾军队的抗登陆作战是完全师从了冷战时期的北约战法。

一切只为固守待援:台湾反登陆作战的战役理论建设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下冷战时期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在冷战超级大国对抗的背景下,苏联在欧洲地区的军力优势很大,甚至不光是苏联陆军,其海军的强大登陆作战能力也时刻威胁着西欧国家的背部和侧翼。苏联的登陆战法是一套由岸到岸的理论,实施起来就是短距离,依托本土的,中间少换乘载具的快速登陆模式。使用的地区主要是波罗的海,黑海等内海地区,强调大兵团的集结,迅速的登上载具,登陆舰队的航渡中展开,和多种登陆手段的结合,包括空降兵,直升机与气垫登陆艇和搭载更多物资的大型登陆舰。其主要用于参加战略性进攻框架下的登陆战役,这种登陆战役一般由战役军团直接担负,在陆军战略战役军团的编成中完成既定的任务,其特征就是航渡距离短,突击速度快,军团规模大,因此苏联并未发展出特别大型的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而是发展了很多适应苏联战法的登陆武器,比如大型气垫船和大量的直升机与空降部队。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登陆滩头的直接火力压制和先期火力准备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火力密度也更高,比如苏联就在其登陆舰船上普遍装备了多管火箭炮系统。由此,北约感觉自己如果继续坚持在二战时期的抗登陆作战模式的话,会非常吃亏,很可能滩头的永备工事和大量防御部队会在火力准备中伤亡过大,而在苏联的气垫艇和直升机的快速投送下,其根本没有打击在水中缓慢进攻展开的兵力的机会。因此北约的抗登陆手段就出现了新的发展,针对苏联一开始的投送工具难以大量投送重型装备的缺点(这一缺点在野牛级服役后不复存在),以及可能面对的滩头密集火力压制的问题,北约决定把重兵驻守在滩头几公里外的地区,这些部队通常装备有重装的坦克和步兵战车,而仅仅在滩头保留少量的观察站和雷达站,进行实时的探测和预警,并且不进行登陆场的永备工事建设。一旦出现苏联的登陆迹象,空中巡逻的预警机和侦察机会迅速把消息送达到后方重兵集团,随后,北约的重装部队会迅速冲击滩头的苏军,将其赶入海中。这种抗登陆的作战战术经过不断的发展,至今添加了更多的新式武器装备,而台湾就是这套理论的好学生。通过对汉光军演的观察可知,台湾的抗登陆作战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早期预警体系,海上破坏体系和冲击滩头体系。各个体系有不同的装备构成,早期预警体系主要包括地面的雷达站,和空中的E2预警机等;海上破坏主要包括投放水雷,蛙人以破坏舰船和大量的导弹快艇和类似迅海舰这样的重反舰火力的机动舰艇;而冲击滩头的重装部队则包括了M48“勇虎”式主战坦克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与各式火炮等装备组成,这套体系再搭配上台湾空军的战机一起构成了今天的台湾反登陆作战体系,在早期预警发现登陆军团后,迅速在相关区域布设水雷,并且埋伏蛙人,海上和空军力量将进行第一次破坏,因此台湾发展了迅海舰和光华导弹艇等这样的军舰,主要起到以迅速的机动能力赶到事发海域,并且对登陆舰队进行反舰攻击的作用,与此同时,后方的重装集团做好备战,在登陆部队上岸后首先进行火力压制,所以台湾在汉光军演的反登陆作战中,出现了自行迫击炮和火箭炮等装备,且马上进行陆空协同的反冲击,尽力将登陆部队赶下海,因此我们就看到了“勇虎”坦克在滩头向海射击的一幕。同时,台湾大力在远离大陆正面的花莲县等台湾东部方向的地区,构建坚固的储备基地,包括弹药物资的储备和技术装备的储备,这些武器弹药都在长期构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里面,以作为预备队使用。

一切只为固守待援:台湾反登陆作战的战役理论建设

而在50年代经过检验的两栖大规模增援的能力,台湾军队已经基本放弃了,因为今天的台湾海军两栖登陆装备和作战能力并不能满足大型的两栖登陆战役。可以说,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台湾的抗登陆作战理论体系和装备体系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然而同样是汉光军演,也暴露了台湾军队训练的不足和兵员素质的缺失,以及武器装备老化的问题,多次出现了哑弹,失控弹,操作不当减员等事故。

分享
发评论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Copyright 2018 52FuQing.co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