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美国军舰进入南海中国岛礁12海里的事件被炒作的沸沸扬扬,最后基本以双方一定默契而和平收场。这种结局大概让不少人都觉得不过瘾,很多人还拿出北方邻居,“战斗民族”俄国人来做类比:“看看人家俄国,来了入侵者就敢打,这才叫硬气。再看看咱们,动不动就是抗议……” 且慢,“战斗民族”好像没有那么夸张吧。在真实的历史上,貌似战斗民族对于进入领海、领空的他国船只和飞机的做法还真没粗暴到来了就打的地步。倒是某主体思想思密达国敢这么说……可好像也没几个国家会对入侵它的领海和领空感兴趣。我们且先看一下冷战期间,原苏联对那些有名的领海、领空被侵犯事件的回应。 上世纪50-70年代,东西方的对抗正处于激烈阶段,对于美国前来的高空侦察机,苏联方面的态度确实就是一个字:打。但是具体到事实来看,似乎这打也不是说的那么简单。在50年代,由于当时U-2侦察机的飞行高度超过2万米,这超过了苏军所有高炮、战机的作战高度,因此苏联方面只好在抗议的同时,大力研制可以打到2万米以上的新式武器。60年代初,大名鼎鼎的萨姆-2地空导弹研制成功并部署,这时候U-2才开始遇到了克星,并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被击落了好些架。但是美国人的技术水平也不是吃干饭的,6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使用高度超过3万米,速度超过3倍音速兼有一定隐身能力的SR-71战略侦察机取代U-2以后,苏联人又没辙了。此后的近20年内,SR-71凭借超凡的飞行性能在苏联上空进行了大量的侦察活动,而苏联始终没有击落一架SR-71。不过苏联方面很快也把SR-71的行为如法炮制,用原先打算拦截SR-71的米格-25(同样可以飞行到3倍音速和3万米高空,但并未成功拦截到SR-71)战机改装型拿来侦察西欧国家,好好把北约的欧洲盟国恶心了一阵子。
对于深入国家腹地的高空侦察机,苏联当然是要往下打的,但是显然要打下来的难度也很大 到了80年代,苏联在冷战中已经开始渐落下风,国力的不足让它在对外的很多行为态度也明显软化。特别是1983年发生了苏军击落韩国波音-747民航客机的事件在国际舆论上影响很差(冷战结束后,俄军方人士称在调查中发现客机实际上属于伪装的侦察机)。克里姆林宫为此专门下令军队对他国飞行器的判断和应对必须极度谨慎,不许在未判明目标有军事目的的情况下攻击他国入境的民用和体育飞机。于是,1987年又发生了西德一架民用轻型飞机途径芬兰、爱沙尼亚等地直飞莫斯科并降落在红场广场的事件。当时苏军雷达系统早已监视着这架飞机的动向,空中战机和防空导弹也随时待命,然而军方却不能违背政治高层不许开火的严令。结果事件发生后,给全世界造成了苏联防空系统存在严重漏洞的错误印象。最后苏联军方反而变成了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替罪羊,国防部长和防空军司令等高官被撤职了事。
西德青年驾驶民用飞机飞抵红场一事震惊了全世界,苏军尽管锁定了这架飞机却顾忌政治影响未能采取武力行动 要说冷战后期苏军对他国侦察行为做出的最激烈反应,那当属在1987年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当时一架隶属挪威的P-3B型反潜巡逻机在执行对苏联方面的侦察任务中遇到了苏-27战机的拦截,而在对决中苏-27曾飞行到P-3B的下方,用垂直尾翼切开了P-3B的发动机舱使其受伤一事。西方媒体一般称此事件反映出苏军飞行员的愤怒与飞行技巧云云,但在苏联军方自己看来却恰恰相反。这起事件被看做一次偶发性的空中碰撞事故,事后那架苏-27的驾驶员被进行停飞处理并调任他处,而那架苏-27也被刷成别的编号以掩人耳目。可见,苏联官方、军方对这起事故完全没有任何自豪的意思。尽管这一事件在事实上确实很给战斗民族长脸。
著名的“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但苏联军方、官方都对此采取非常低调的态度处理 另一起有名的“我舰奉命撞击你舰”则发生在1988年2月。当时美军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先进巡洋舰“约克城”号与大型驱逐舰“卡恩”号出现在苏联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布尔附近并开到7海里距离处进行侦察活动,并对苏联舰艇发出的警告要求以“无害通过权”为由不加理睬。当时的黑海舰队司令要求两艘苏军护卫舰向美国人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你们再往前走一步,一旦进入到我国领海,我们有权将你挤出去。”但美国人仍然置之不理,军舰在发现苏军舰艇跟踪后还开始加速前进。这时吨位分别只有3800吨和1000多吨的两艘苏军舰艇打出了“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信号,并用舰艏从后方撞向分别有9600多吨和7800吨级的美军巡洋舰和驱逐舰。撞上后还准备进行第二次撞击,美国人这次真的被吓到了,于是主动撤离了苏联领海,直到冷战结束也没有再次开来挑衅。
“我舰奉命撞击你舰”的照片之一,虽然当时情况十分紧张,但苏军仍然以撞击而不是开火的方式保持着克制 从这些历史事件能够看出,即使是有着战斗民族称号的俄国人,在面对他国船只和飞机进入本国领海/领空时的态度也是有选择的。如果对赤裸裸的军事侦察机入侵本国腹地的行为必须往下打的话,那对于国境线、领海线上打“擦边球”的侦察行为事实上是很难采用真枪实弹来说话的。口头上喊打是一回事,真正做到行动上是另一回事。由于开火本身在事实上很容易造成类似向对方宣战的后果,即使战斗民族也没有好战到随时都想找仗打的地步。而应对这类事件时。相对间接的撞击、干扰等手段才是战斗民族和国际上比较常用的做法,比直接开火更有普遍性。这种做法同时也是在逼迫对手:虽然我不开火打你,但只要我这样做的话你的侵入行为肯定难以进行了,接下来你要么就开火,要么就滚蛋! 事实上,美国那些打“擦边球”的舰艇和飞机谈不上多么理直气壮。如果是面对一个小国,它们不理会相关的警告还容易理解(就是小国敢打也没多少怕的),但面对像俄国、中国这样的大国就真的需要考虑考虑了。侦察行为它们敢做,因为那是命令。但开火行为它们还真的不敢随便来,除非已经有官方的开火默许(比如1996年的台海危机)。军事从属于政治并不是一句空话,在美国人看来更是一条不可违背的铁律。因此没有白宫许可,军人擅自下令射击是绝对会震动五角大楼和白宫的,俄国人也就吃准了这一点,肯定美国人不会因为一次撞击就轻易宣战,才会选择碰撞而不是开火作为驱赶边境上侦察飞机和舰艇的最后手段。所以即使是美国人装备精良的军舰,也会被这样的行为吓退。 那这次美国军舰在南海的行为呢?显然和1988年黑海舰队发生的事情比较接近。中国海军在派出舰艇跟随监视的同时,也有理由做好撞击的准备。如果美舰不管警告执意要接着开,那下一步肯定中国军舰也会撞上去。而且从事实来看,中国方面的应对已经收到了效果,美军方面显然并没有预料到会与中国舰艇出现类似对峙行为,因此也只好草草收场。在这次事件中,解放军海军的表现整体上是可以肯定的。至于美国人扬言下次要让航母过来的言论,解放军也有的是办法。比如弄它一二十架携带反舰导弹的飞机在附近巡逻,不时从航母附近“偶然”经过一下,或者突然在附近上浮起一艘潜艇什么的来跟踪美国航母。当年战斗民族对美国人的航母也采取了类似的手段示威,而且效果还不错。
用携带大型反舰导弹的轰炸机在航母附近转悠是冷战期间战斗民族给美国人常用的添堵做法,中国人也不妨拿来一试 何况,互相添恶心的做法谁不会呢?既然你老美已经过来示过威了,当然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美国军舰过来是行使国际法允许的无害通过权,那中国海军下次到白令海峡、关岛这些地方附近搞个“舰队远洋综合演练”然后再常态化。哪天也来个进入美国地盘领海12海里地方转一圈:老子也是行使无害通过权,又没拿武器锁定你,你难道也要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