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作者:TDK 自“坦克”这个人类所发明的“钢铁怪兽”第一次出现在康布雷战役的烽火硝烟中以来,这个靠内燃机驱动的“钢铁身躯”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陆战之王”,在那之后,坦克所参与的历次战争中,手握步枪,走路靠腿的血肉之躯的步兵兄弟们在面对这个拥有强甲、利炮的“铁王八”时一直都是绝对弱势的存在。 面对滚滚而来的“钢铁洪流”,是转身逃避?还是向前击毁?奋战在不同时期,不同战线上的步兵们为了各自身后的“家国天下”也交出了各自的答卷。
(在反坦克武器极度匮乏的抗日战争中,中国步兵对付即使是“薄皮大馅”的日军坦克,其所依靠的反坦克主力“武器”在绝大部分时刻,只能是那些匍匐技巧高,缠满炸药的爬入日军坦克车底的英勇士兵,和一拥而上奋力撬开坦克舱盖塞入手雷的充满运气与壮烈的肉搏乱战) 在那个步兵专用反坦克武器尚未出现的年月里,燃烧瓶,集束手榴弹,还有从炮兵兄弟们那里加强过来的火炮就成为了步兵手里对抗坦克的依靠。
不过这些临时加土法上马的反坦克手段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集数手雷体积大,重量重,捆扎时间长,投掷距离近且精度难以控制,燃烧瓶相对易碎,不易携带,且容易被击穿起火导致进攻步兵自己在尚未接触敌人坦克时就先变成“火炬”,而且不同类型的燃烧瓶在面对使用不同燃料,不同引擎,不同设计类型的坦克时,有时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至于那些虽然威力强大但是机动能力糟糕的步兵反坦克炮,一旦开火后暴露位置,往往就会因为不能及时转移而受到敌军火力覆盖,一些情况下这些火炮还会成为急需灵活机动作战的步兵的“累赘”。
(对反坦克小组威胁最大的往往是那些受过良好训练,与坦克配合娴熟的伴随步兵) 于是,能够拥有一款足够小巧的,可以随步兵灵活机动的,反装甲能力可靠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就成为了各国步兵所梦寐以求的武装,1943年这样的武器终于出现在了美国大兵的装备序列之中,那就是单兵反坦克武器的神器始祖,“巴祖卡”火箭筒。 这款因为乐器而得名的长管武器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前线大兵的“芳心”。这款使用机械瞄具,直射距离超过100m,可以打穿76mm装甲的反坦克武器,彻底改变了以往步兵反坦克的窘境,在使用投掷式反坦克武器的年代里,为了干掉一辆张牙舞爪的坦克,英勇无畏的步兵们需要先用火力隔开紧随坦克的敌方步兵集群,然后再在相互的密切配合下迅速接近到坦克的极近距离,找准坦克的弱点进行攻击,这样的方式不但耗时长,步兵伤亡大而且见效不易。
(利用坦克观瞄死角进行攻击的步兵,这样的攻击方式,不管是接近坦克的过程,还是攻击时将身体后方暴露给敌人火力的攻击过程都十分危险)
(志愿军对联军坦克的攻击小组,先用压制火力驱逐联军步兵分队,再用精确射手压制敌军坦克可能的反击成员和车载武器,之后携带苏制反坦克手雷的步兵则迅速接近进行攻击,这样的攻击方式,虽然灵活有效,但是其对步兵的战斗技巧,地形地物的选择利用技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有了“巴祖卡”,即使是处于坦克防御相对强悍的于前装甲的面前,只要技术得当,坦克脸皮不是很厚(虎、豹、斯大林之类)都可以做到有效毁伤(日本实战坦克全谱系),相对于以往需要把敌军步兵从坦克身边清理干净的繁琐,有了它只要一挺机枪将敌军步兵压制在坦克身后就足以解决大部分发射小组攻击时的安全问题(只有坦克的观瞄视野受限的前射和同轴机枪的威胁)。
很快美军步兵的这种也极大的引起了德军步兵的兴趣,很快这种名为“坦克杀手”的德军版“巴祖卡”出现了,这种武器的全名被称为RPzb43型反坦克火箭筒,这种射程为150米,破甲厚度达到200mm左右的武器很快便让盟军坦克兵们叫苦不迭,面对越来越多盟军坦克威胁的德军甚至为此专门改变了基础步兵的编制,成立了专门使用这种武器的反坦克歼击连,并制定了新的荣誉反坦克臂章。
(两位老练的反坦克手,注意击毁臂章)
坦克杀手之后,兵员日渐枯竭,而面对敌人的坦克海却日渐“澎湃”的德军,当然不会对任何反装甲能力的提升而有所满足,在孜孜不断的潜心修炼中,最终二战时期的终极单兵反坦克神器---“铁拳”反坦克火箭筒诞生了,在这样一款神器身上,革命性的超口径的设计被采用,这让它们获得了在当时单兵所能携带的最大破甲威力,(即使是美军当时的重型坦克“潘兴”在铁拳—100的面前也经不过它的一记“老拳”)而简单易懂的操作性更是让训练不足的国民军们即使初上战场也能获得可观的对敌威胁。
(战争末期相当部分的反坦克战果是由这样的老人儿童取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