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船是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以及开辟航线的设备,在一般人眼中,这种船属于一种民用船舶,或者科技船舶,然而就有那么一个国家,愣是造出来武装的破冰船,让你即便是躲进茫茫冰原也摆脱不了追击,这个凶狠的国家就是战斗民族苏俄。
1934年,苏联破冰船队由北海航线管理总局接管,该局立即决定要建造11000吨级的“约瑟夫.斯大林”级破冰船。第一艘船在1938年开始服役,第四艘也是最后一艘“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号由于当时苏联正在对德作战,离开黑海后东驶,才到达北冰洋。这种破冰船是从“叶尔马克”号破冰船发展而来,在动力方面依然是靠烧煤的蒸汽往复式发动机,这大概是由于斯皮兹伯根群岛产煤,破冰船和北冰洋的大多数货船一样烧煤比较方便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开始建造七艘六千吨的风级破冰船,苏联则向芬兰订造了三种新型破冰船,三艘五千吨的舰长级破冰船于五十年代开始服役,五艘一万五千吨、二万二千匹马力的莫斯科级破冰船于六十年代开始服役。从此时开始,打通北方航线已经成为一件可能做到的事情了,完成这一国家战略重任的就是苏联的破冰船队,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破冰船队,也是武力最强大的破冰船队。
首先是97型常规动力港口破冰船。该型破冰船的规划可以追溯到1936年的大海军计划,其由苏联冰山设计局设计、圣彼得堡海军上将造船厂建造,数量达24艘,是苏联时期建造数量最多的常规动力破冰船,设计目的是满足苏联北冰洋地区不同冰况冻港航行的需要。同时,为了适应海上边防巡逻和水文科考等用途又发展了多个后续型号,曾出口到许多国家,至今仍然在役。 该船满载排水量可达2935吨,船长67.7米,宽18米。动力系统为柴电混合动力,其分别在艏艉布置了三部螺旋桨推进。续航力为12550千米/14节,海上自持力17天,载员42人。船上还装备有抗横/纵倾系统以确保航行稳定,观通设备包括: “顿河”导航雷达、SRP-5无线定向仪、NEL-5雷达探测仪等。值得一提的是,该型破冰船装备有武备,包括1门双管57毫米炮和1门25毫米高射机枪。
1959年12月第一艘97型破冰船开建,其基本型号共完成3艘, 后续的97A型则于1961年动工建造,共完成14艘, 97E型为远洋破冰拖船,船员减少为17人,仅建1艘“斯特凡.亚森”号,该船于1966年下水后出口民主德国;97AP型巡逻破冰船则是按苏联海军要求而建造,主要目的是在北方海岸海域提供武装巡逻任务,因此加装了现代化的通信和导航设备,排水量增至3350吨,该型号共建成2艘;97D型则是海军水文调查船,共建2艘,分别是“彼得.帕赫图索夫”号和“乔治.西多夫”号;97B型同样是冰盖水文调查船,但排水量更大,为3450吨,自持力增加到60天,可载船员63人,该型船仅建1艘“弗拉基米尔.卡瓦拉斯基”号;97N型为科考破冰船,仅建一艘“奥托.施密特”号,1979年交付使用。
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常派遣破冰船前往前苏联北极地区港口附近海域实施窥探侦察。而在这类近海复杂的冰况下,大型水面舰艇应对起来往往力不从心,而当时前苏联的大型破冰船又缺乏武备。因此前苏联决心建造一种结构简单、部署灵活的武装巡逻破冰船。1973年起,前苏联冰山设计局在97型破冰船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伊万.苏萨宁”级(97P型)巡逻破冰船以每年1艘的速度在海军上将造船厂开始建造,共建成8艘,分别是“伊万.苏萨宁”号、“第聂伯河”号(1992年更名为“阿纳德尔河”号)、“鲁斯兰”(Ruslan)号、“冰山”(Aysberg)号、“涅瓦河”(Neva)号、“伏尔加河”(Volga)号、“多瑙河”(Dunarii)号和“苏共26大”(Imeni XXVI S'yezda KPSS)号(1996年更名为“摩尔曼斯克”号)。 1973年,苏联冰山设计局在97型破冰船基础上又研制了“伊万.苏萨宁”级(97P型)巡逻破冰船,并以每年1艘的速度在海军上将造船厂开始建造,共建成8艘,分别是“伊万.苏萨宁”号、“第聂伯河”号、“鲁斯兰”号、“冰山”号、“涅瓦河”号、“伏尔加河”号、“多瑙河”号和“苏共26大”号。
该船长69.9米,宽18.1米,吃水6.5米,满载排水量3525吨,载员126人。动力系统为3台柴电机组和5台辅助柴电机,续航力为5500英里/12节,采用双轴推进,总功率1375千瓦,最大航速为15.4节。“伊万.苏萨宁”级作为一级巡逻破冰船,装备有强大的武备。包括:1门AK-726型舰炮和2门AK-630近防速射炮,其中两艘还装备有2座SA-N-5防空导弹发射架,可以执行基本的自卫防空任务。 由于装备了武装破冰船,因此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得以在今天的北极利益争夺战中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毕竟除了俄罗斯北方舰队,还有一支貌似民用力量的武装破冰船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