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事略 它是一道绚丽的光线,它出现在游戏中、出现在电影中,现在它开始出现在现实中,它充满了让人敬畏的能量与魔性,它可以让电影和游戏画面迪奥的飞起,它就是激光,今天我们就来瞅一瞅激光武器的发展历程(为防撕逼,不涉中国)。
1916年,同样迪奥的飞起的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一文,提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这就是激光理论基础的起源。 1958年,肖洛和汤斯提出了"激光原理",即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一种不发散的强光,也就是激光。1960年5月,美国科学家梅曼在实验室中获得了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束激光,同年7月,他宣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
梅曼和红宝石激光器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等国相继开始了激光武器的研制,并且投入了巨额资金。到了1973年,美军使用激光炮进行了第一次试验,击落了一架长4.57米、时速为482.8千米的飞行靶机。
先来说说激光武器的分类和杀伤原理。激光,英文名laser,也可以翻译成“镭射”(这个逼格稍高),意思是受激辐射而产生放大的光。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束直接攻击目标的定向能武器,按激光生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化学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自由电子激光器等,在激光武器方面一般会按照能量级别进行分类,也就是高能激光武器(激光炮)和低能激光武器(单兵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的杀伤机理有三种,分别是热效应、力学效应和辐射效应。热效应是指目标受到激光照射后表层材料受热出现软化、融化、汽化甚至电离,从而造成目标出现凹坑或者穿孔,这就是“热烧蚀”效应,此外脉冲式激光武器还可能会产生“热爆炸”效应,但并不常见。力学效应是指目标在遭到照射时产生的汽化物和等离子体在固态材料内部产生应力波,从而产生力学破坏,力学效应是脉冲式激光武器产生的主要破坏效应。辐射效应是指目标遭受辐射后产生的次级辐射对目标形成的损伤,相对前面两类破坏效应而言,辐射破坏效应处于次要地位。激光武器具有攻击速度快、射击精度高、射击频率高、火力转移快和效费比高等特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其使用成本还会大幅度下降。
苏联解体后的解密资料显示,苏联在激光武器的研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其在克里米亚研究过项目名为Aidar激光武器,在此项目中功率达50kw的激光器被装在油轮上,用来射击水面和空中的移动目标,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在2014年底才拥有30kw的激光炮,但是Aidar的激光射线效率系数只有5%。
苏联还进行了A60机载激光武器的研制,在1981年8月19日,经过改装的空中激光实验室进行了首飞,飞机由一架的伊尔-76MD改装而来,机头安装了一个大型的整流罩,内置激光照射装置,机身下部起落架舱加长用以容纳额外的涡轮引擎为激光系统提供能源。1984年,A-60首次用激光成功摧毁了空中标靶,1991年飞机进行了改进,安装了新的设备,用以进行新的飞行实验,但试验的具体细节尚不得而知,苏联解体后该项目被冻结。
A60激光武器试验平台 苏联还曾经研制过多种现实版的“光棱坦克”,并且其中第一台自行式激光武器系统1K11在1982年服役,但未进行批量生产。此后,以尼古拉耶·乌斯季诺夫为首的设计队伍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型激光坦克的研发,并在1992年研制出1K17型激光坦克(代号“压缩”),但由于苏联解体此项目亦被放弃。
1K11激光坦克 此外,苏联还于1984年开始了“西徐亚人”空间激光武器站的研制计划,但结局想必大家也能猜得到。
“西徐亚人” 凭借苏联的遗产,俄罗斯在激光武器的研制方面依然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比如俄罗斯的钕玻璃激光器就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2012年,俄罗斯启动了一个15亿美元的项目,用以建造一个高能超级激光器,该装置可实现聚变点火,用于热核武器和民用用途的研究。
2005年2月,在阿布扎比防务博览会上,俄罗斯人展示了一种非致命激光束武器,该种武器的激光束强度可以使敌方人员暂时失明,或使武器的光电传感器失灵,从而造成敌军士兵和技术装备丧失战斗力,其可以用于城市作战或者反恐。俄罗斯还曾在2000年研制成功过另一种名为“溪流”的小型非致命激光武器,重量仅为300克,长15公分,射程可达几百米。
俄罗斯单兵激光武器系统 1975年,美国间谍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多次遭到神秘武器攻击,经过调查发现是苏联的激光武器所为,引起了美国的高度紧张,但美国也藉此开始堂而皇之的研制激光武器。同年,美军用空中加油机改装的一架空中激光武器试验机击中了一个固定目标。
1976年,美国空军开展了长达11年的空基激光实验室(ALL)计划,使用改造过的NKC-135作为载机,到1979年,该项目的激光器输出功率已经达到了456KW,1983年5月,用机载二氧化碳激光器击落5枚“响尾蛇”导弹,9月,击落三架低空靶机。
机载激光武器模型图 1992年美国空军正式开始实施空基激光器计划(ABL,后改称ALTB),计划使用波音747-400F作为载机,装载美国于1977年研制成功的能量转化效率更高的氧碘化学激光器,重点针对上升段中的弹道导弹。2002年ABL系统进行了首次发射,2010年初进行了多次成功试验,但是在2011年年末,因成本过高美国终止了这一计划。
ABL计划虽然终止,但美军的先进战术激光器(ATL)计划仍在继续开展,该计划用NC-130H为平台搭载氧碘激光器进行高能激光实验,载机于2006年交付。2009年9月,ATL进行首次空地高能激光打击实验,成功摧毁一辆无人车辆,但随着气候条件和环境的变化,ATL的有效射程差距比较大。
1976年,美国陆军使用车载激光武器击落了一架距离约为914米飞行靶机,同年10月,击落了两架飞行高度为914米的无人直升机靶机。1978年11月,美国陆军使用激光炮在两千米的距离内击毁了一枚正高速飞行的反坦克导弹。1997年10月,美军对离地400公里的在轨MSTI-3号气象卫星进行了激光打卫星的实验,在世界上引起轰动。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以色列联合开展了战术高能激光器(THEL)项目,到21世纪初衍生出机动战术高能激光器(MTHEL)项目,这是一种小型车载激光武器,并在实验中击毁了20多枚火箭弹,但该计划在2005年终止。此外美国陆军等多部门开展的联合高功率固体激光武器(JHPSSL)项目也取得较大进展,2010年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美国陆军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该项目的试验,成功拦截了几乎同时飞来的90枚迫击炮弹和数架无人机。
激光武器作战示意图 为了安全有效排除简易爆炸物和未爆弹药,美军历时十余年研制出“宙斯”激光弹药销毁系统,该系统使用悍马车作为载具,能够在距离目标300米的距离上使用高能激光束将目标摧毁。2002年,“宙斯”系统被部署到阿富汗战场。
美国海军也不甘寂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自由电子激光(FEL)武器的基础技术项目,并将其视作“潜在的改变战争的因素”。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ONR)在1996年开始自由电子激光器的研究,2004年功率达到了10kw,2009年ONR分别于波音和雷锡恩公司签订合同,开始100kw级FEL的初步设计,2010年波音公司完成了FEL武器系统的初始设计评审。2013年年初,美国海军使用舰载激光武器击落了一架无人机。
此外美国还研制出多种低能激光武器。1978年,美国研制出是世界上第一种激光枪,该枪为脉冲式工作,连同电源重量为12千克,射速在每秒一次以上,可以在近距离击穿钢盔,杀死人员,1500米内可以使人致盲或是产生烧损。
美国PhaSR激光致盲武器 美军还装备有“眼镜蛇”激光致眩武器、M203“军刀”激光眩目器和AN/PLQ-5激光对抗装置等多种激光致盲武器,1995年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在索马里使用M203“军刀”照射企图袭击美军的当地人,并成功驱散了人群,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
可以想见,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新型材料的不断应用,人类在未来必将迎来激光时代,越来越多的激光武器将会出现在战场之上,人类的战争手段也将会被更多的高新技术不断刷新。然而,人类的那颗杀戮之心,究竟何时才能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