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潮"号于1976年9月30日完成历史使命后退役,作为日本战后设计建造的第一艘潜艇,填补了日本战后15年里自己建造的潜艇的空白,并通过其建造,重新汇集和培养了研究设计常规潜艇的力量,掌握了潜艇的现代建造工艺,恢复和重组了生产潜艇的工业配套体系,也为日本经济的复苏注入了活力,可以讲,亲潮号是日本潜艇史上的里程碑。 而到了1959年时,日本海上自卫队认为日本仅有2艘潜艇已经不能满足反潜作战训练的需要,于是,此时已经把反潜作战任务提到日程上来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决定设计和建造“早潮”级和“夏潮”级潜艇,并将其用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训练,另一方面,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希望通过建造“早潮”级和“夏潮”级潜艇来不断丰富日本建造潜艇的经验。
这两级潜艇都是以美国海军在战后建造的K级反潜潜艇为母型而设计的,该级潜艇的性能也与美国海军的K级潜艇十分相似,其中“早潮”级潜艇共建成两艘,其水面排水量为765吨,水下排水量1160吨,艇长59米,宽6.5米,吃水4.1米,双轴双桨推进,水面最高航速11节,水下最高航速14节,3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最大潜深150米,艇员40人,该级潜艇设计上十分重视声呐的性能,该级潜艇的“早潮”号和“若潮”号分别在1977年7月25日到1979年3月23日退役。而“夏潮”级潜艇的水面排水量上升到了790吨,比“早潮”号的排水量要增加了40吨左右,从总体性能方面来看,除了排水量稍有差别之外,“早潮”级潜艇与“夏潮”级潜艇几乎没有多大的区别,执行的任务也完全相同,因此也有观点将这两级潜艇视为同型号的潜艇。两艘“夏潮”级潜艇分别在1962年和1963年建成,并且分别于1978年3月20日和1980年6月10日退役。
1960年,为了接替不久将要退役的“黑潮”号潜艇,日本决定建造一艘“大潮”号潜艇,“大潮”号潜艇是根据日本的第二次防卫计划建造的,对于日本海上自卫队建造“大潮”号潜艇的冬季,日本有关方面曾经做过这样的解释—由于“早潮”级的2艘潜艇和“夏潮”级的2艘潜艇建成,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大体上拥有了训练所需要的潜艇数量,而为了使日本的潜艇继续得到发展,海上自卫队期望着拥有具备远洋航行能力的大型潜艇。这就是说,从“大潮”号潜艇的建造开始,日本已经跨出了建造训练用的反潜警戒潜艇的范围,开始建造具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大型潜艇了。日本就这样,一步步的通过各种政治手腕,玩弄着限制条约,一步步跨过了底线。
按照最初制定的计划,日本海上自卫队打算仅仅建造一艘“大潮”号潜艇,“大潮”号潜艇在1966年3月31日竣工,而恰恰在同一天,“黑潮”号潜艇也完成了它在第一线的使命而转入了后备役杂务艇。“大潮”号潜艇是以美国海军战后建造的“刺尾鱼”级潜艇和英国海军建造的“奥白龙”级潜艇为母型,兼收并蓄着两种潜艇的优点而设计的,因此,“大潮”号潜艇的性能比“刺尾鱼”级和“奥白龙”级潜艇更胜一筹。除此之外,“大潮”号潜艇还采用了大量先进的电子设备,提高了潜艇上机械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解决了艇上一些设备的自动控制问题。从总的方面来说,“大潮”号潜艇是二战之后一种性能较为优秀的潜艇。鉴于“大潮”号潜艇所具有的优良性能,因此该艇被日本海上自卫队作为具有多功能的攻击型潜艇来使用。“大潮”号潜艇建成服役之后,主要用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艇员训练,在培训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艇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1年8月20日,“大潮”号潜艇退役,其后再佐世保被拆卸解体。 “大潮”号潜艇的水面排水量为1600吨,主尺度为88米×8.2米×4.7米,结构形式为双壳体结构,主机采用“川崎”MANV8V24/30MAL型柴油发动机2台,总功率为2900马力×2,并且还有两台功率为6300马力的主电机,其水上航速可达14节,水下航速达到了18节,武备采用了6具艇艏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艉部还装备2具鱼雷发射管,艇员编制83人。
不过,首次突破攻击型潜艇限制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并不会真的就此收手,仅仅建造1艘的“大潮”级并不能满足日本海上自卫队的野心,于是日本决定对其稍加修改,再建造4艘这样的潜艇,经过改进设计的4艘潜艇被命名为“朝潮”级潜艇。实际上,“朝潮”级与“大潮”号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同型潜艇,4艘“朝潮”级分别在1966-1969年期间,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成服役。该级潜艇的水面排水量稍大一些,为1650吨,水下排水量为2250吨,其余数据与“大潮”级基本一致,该级潜艇在日本战后潜艇技术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其后日本研制和建造具有与时代技术同水平的现代化潜艇—“涡潮”级潜艇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