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想到魏征,脑洞老师就想到直男这个词,因为史书里写了嘛:“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唐太宗李世民刚登基那会儿,对建设新型帝国主义社会完全没有经验,于是,数次把魏征叫卧室里,请教各种姿式的优劣。而魏征经验丰富,懂得各种模式,性子又很直,一直没有弯过。
可是,在数年前,脑洞老师看到蔡康永的一本书《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才恍然大悟,魏征直个屁啊,他其实跟蔡康永一样,也是弯的! 亲们知道,蔡康永是很会说话的一个人,你跟他聊天,无论聊什么难堪的话题,但说起来,总是那么轻松惬意,从来不会有争吵的时候。
魏征其实也是超会说话的一个人,他坚持跟李世民找碴十多年,批判过的话可以出一本砖头厚的书,可总是那么让人心悦诚服。被骂成狗了,还要点头点赞。 这两人,至少在说话艺术上,有一点相像。 比如蔡康永说:把说话好,是最划算的事。 蔡大师对口活的重要性给出了再没有更高的评价。 魏征就是这样干的,这位仁兄,打仗不会,管理也一般,经济更是外行。但人家就是口活好啊。 一开始,魏征还是一个小道士,颜值不高,学历为零,武力比豆腐还渣。
看看唐初那些牛人:房玄龄、杜如晦、李密、徐世勣,李靖等等,哪个不是特长生啊,咋一看,哪有魏征发挥的机会啊。可他就是口活好。 那年,魏征刚跟着瓦岗寨老大李密投靠唐朝,因为没啥门道,工作一直没安排,魏征一看,自己揽工程啊,他自我推荐到黎阳找到瓦岗寨老二徐世勣,吃了顿撸串就把徐世勣给说跪了。 玄武门闹腾之后,魏征跳槽到秦王府,又把原太子宫的人给说服了。 这就是天生的统战人才嘛。 到了后面,唐太宗说,我有二把刀,一把给最爱的房玄龄,一把给最亲的魏征。 拿着刀,魏征对“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这句话,简直不能同意再多了。
我们再举一个栗子,蔡康永说: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认输的人很懂说话。 丫的魏征就是这么干的啊。别被印象中的魏征骗了,以为魏征就是喜欢跟人抬杠,跟人说话一定要赢。 其实,情商高的人从来不抬杠,情商高的人往往是先认错的那位。 比如有一次,有人告了魏征一状,说魏征包庇亲戚。李世民很高兴,这丫的平时总挑我的毛病,可逮住他一回了,马上让主持纪律工作的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 查了一下,温彦博回来报告,说查不到。不过…… 看,官场杀人刀就藏在这个但是后面。 “魏征既然是我大唐员工,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他没有避嫌,所以被人诽谤,所以也是要批评的。” 李世民很高兴,连连点头,说把这个文件发下去,让魏征反省一下。李世民还特地说:“以后,要注意点言行,再被人告就是你的问题啦。” 我被诽谤,也是我的错? 魏征大大方方承认了,我确实错了,我确实不注意言行。但是,我这是为国言行不当啊。 因为咱们当大臣的,天天想的就是怎么跟皇帝协调,要是只管自己的步调,那就没办法跟皇帝同步了啊。 哼,你牛,你检举我,你挑我刺,我先认下这个错,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打败你。 碰到指责,不如先承认错误,再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为自己辩解,这样,比直接的反驳往往更有效果。 李世民刚才得意洋洋,现在一听,马上点头:我错了,老魏你说得对。
我们再举第三个栗子。 蔡康永说:不想交浅言深的话,应该避开地雷。 这不正是魏征干的事情吗?亲们通常以为魏征什么时候都敢谏,但其实,老魏也不碰雷区的。 到了晚年,李世民有点事情想拜托一下魏征:帮我照看一下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生了好几个儿子,都挺能折腾的,比如太子李承乾,经常干一些出格的事情。 有意思的是,魏征同志经常批判老板,但从来不批判老板的儿子。而且魏征也不想管太子的事情。 嫡位之争,历来就是五万伏电压的雷区,让老魏干,老魏没什么傻。况且,老魏门儿清,他跟李世民就是老板跟打工仔的关系。说交情深,那都是工作上的。论私交,其实浅得很。老魏才不会笨到去管老板家的家事。要请人管,你找你的玄武门班底去。 后面,有些大牛人管了,比如长孙无忌,比如褚遂良。 长孙无忌最后是用绳子把自己勒死的。褚遂良先是被贬到长沙,后又被贬到桂州,最后贬到了爱州,那个地方……反正已经到越南了。
还有很多口活高技能,魏征也玩得很转,比如这一条: 批评之前,永远先赞美一下,而且永远不要用第三者来打比方。 到了唐太宗的晚年,这位仁兄就开始有点放纵了。什么奢侈的事情也干起来了。这咋劝呢? 要不,干脆横下一条心,说李二啊,最近我观察你跟商纣王差不多呢?你跟你UNCLE杨广一样呢。 那结局只有二个字:征,卒。 人家魏征才没那么直呢,人家是弯着说的。他说老板啊,我记得以前,您干得特别好,特别能听进去劝,什么奢华的东西也不太搞。最近就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这明明就是幼稚园老板忽悠小朋友的话嘛。 其实,在自尊面前,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孩子,你不能踩着对方的自尊,还让人家认同你。有时候,我们需要像幼儿园老师一样,把批评当成赞美来说。 说直话,说难成的话,说尖酸的话,这不是本事,这只是失态,按林语堂的话说,这只是破相。 但有时候,李二确实有点不省心,想赞美也找不到亮点,那咋办。 那就拐个弯说吧。
贞观十年,李世民修了一座高楼,领着魏征到楼上,说了一句话:“征,你看到了吗?” 魏征不理他。 李世民又问:“你再看,明明可以看到昭陵的” 昭陵埋着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 “哦,你说昭陵啊,那我早看到了,我还以为是献陵呢。” 献陵埋的是李世民的老爸李渊。 你老爸死了,你不去想,你老婆死了,你天天跑到楼上看? 这是魏征不多的干涉李世民的家事。 下了楼,李世民就让把楼给拆了。
(*你看,魏征说完之后,总要加一句:陛下怎么看呢?这就是艺术啊,亲们可以试一下!) 那么,魏征这么弯,为什么还被称为直臣呢? 一开始的误会是来自这里。 玄武门结束之后,李世民找到魏征,准备开个批判大会,让魏征交待一下自己怎么站队的。 通常情况有二种,一种是死了不服,老子就是反你,咋地了,明朝的方孝儒就是这么答的,结果被团灭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服个软,认个错,表示自己眼瞎。求领导给个机会。 魏征走了第三条路,他说:太子要是按我说的去做,今天就不会仆街了。 咦,这跟第一条不是一样的嘛? 当然不同,第一,他承认了错误,他确实给太子出过主意。 第二,他没有指责李世民,说李世民谋杀兄长。 第三,他还批判了李世民的对手李建成,因为李建成不会用人嘛。言下之意,还是你李二会用人啊。 第四,他丫做自我检讨,还把自己夸了一通。 这一句话的水平,真绝了。 而且,明明这么弯,李世民还说他直:王器其直,无恨意。
魏征这么会混,那他就没犯过错? 事实证明,他还是犯过错的。他搞了一本材料,记录了他是怎么劝告李世民的,其实就是一本《魏征的说话之道》,然后拿给写皇帝起居录的褚遂良作参考。 这就不对啦,皇帝的小辫子,你抓抓就算了,还要登记在册,让皇帝的错误来表现你的说话之道。 李世民知道这件事时,魏征已经翘辫子,但李二还是发了脾气,把魏征地下安居房的招牌墓碑给砸了。
看来,说话是一生的修为啊。 亲们,像魏征这样的人,都弯着说话了。现在的大佬们,也一个个练起了口活,毕竟,这是一个不会说段子的创业者不是一个好老板的时代。马云们都这么努力挤段子,咱也得努力啊。 毕竟干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就是一种干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