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为猛烈的地缘影响力衰退,非但曾经钳制在手的东欧卫星国们纷纷叛投西方,连曾经作为苏联领土的一众加盟共和国也背之而去。从波罗的海三国,到后来的格鲁吉亚,乃至最近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乌克兰,这些曾经的袍泽,如今都转身一边,成为寇仇。
不过,俄罗斯也不是一点影响都没剩下,在这一片众叛亲离中,作为前苏联加盟国中领土仅次于俄罗斯联邦的第二大邦——哈萨克斯坦,就依然坚决的与俄罗斯站在一起,并成为俄罗斯“欧亚联盟”构画中的最强战略基石。 这看上去有些不合情理。因为相较于乌克兰、立陶宛这些叛离得欧洲系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跟哈萨克斯坦的联系似乎要疏远的多的——文化上,哈萨克斯坦采用伊斯兰文明体系,与俄罗斯的东正教体系天然对立;种族上,哈萨克族属于突厥族系,与俄罗斯族所属的斯拉夫族系截然不同;地缘关系上,哈国位于中亚,与俄罗斯东欧本部核心区的地缘距离十分遥远;最后,就国力看,哈萨克虽然不能称之为强大,但版图却不小——国土面积高达272万平方千米。这等骨架子,即便是放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也属于准大国的等级。在俄罗斯日趋没落,地缘影响力大幅萎缩的宏观背景下,哈萨克斯坦还愿意继续奉俄罗斯为宗,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当然,之所以会如此,地缘格局是很重要的原因。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再怎么没落,也依然是世界大国,哈国跟俄罗斯大范围接壤,受其辐射钳制也理所当然。 但这远远不是全部。毕竟冷战后,俄罗斯的地缘影响力一直在持续下降,而与之对应的是,中美对中亚的影响力却持续上升。 当然,尽管中美在中亚的拓展都颇有成效,但相较之于俄罗斯,二者依然有较大的差距。但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仍在很大程度上,为哈萨克打开了摆脱俄罗斯钳制的战略空间。适当引入外力,让中美俄三方在中亚的影响力趋于平衡,这样以来,作为地头蛇的哈萨克,其话语权和国际地位都会大幅提升——只要别闹得太过火,深陷沉疴的俄罗斯是不敢拿哈萨克怎么样的。
但哈萨克却并没有选择这条路。当美国意图以阿富汗战争为契,经营中亚时,(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地缘政治考量,云石君会在接下来的的阿富汗系列中详细解读),哈萨克毫坚定的站在俄罗斯一边。至于中国,虽然中哈经贸联系日趋紧密,但这也并没有使哈萨克的亲俄传统立场有所动摇。换句话说,哈萨克斯坦的亲饿,不仅仅是被动钳制所致,更是其主观上的自愿选择。 哈萨克斯坦为什么要这么做?这跟其地缘结构密切相关。 就地理环境而言,哈萨克斯坦虽然幅员辽阔,但绝大部分领土都是荒漠,可开发程度较低。在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正有一定实力的次级地缘板块主要有三个:东南山地、里海沿岸低地以及北部湿冷平原。
东南山地自古以来就是中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源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寒湿气流行经此处,遭遇天山、阿拉套山等高大山系拦阻,转而向上抬升,形成较为丰沛的降雨;再加上冰川融雪,以及伊犁河等因素,使这片山地得以享有相对丰富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里也是传统的东西放商路咽喉,所以理所当然的成为哈萨克斯坦最发达的板块,故都阿拉木图便位于此。 西南部的里海沿岸低地油气资源丰富,这大大抬升了其在工业时代的价值。 至于北部湿冷平原,在地缘上属于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边缘地带,历史上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直到苏联时代才划归哈萨克斯坦。从19世纪开始,沙俄和苏联前赴后继,在以叶卡捷琳堡为核心的东乌拉尔山地区,打造出俄罗斯亚洲领土的的最强核心板块——乌拉尔工业区。而它正好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正北方。这种地缘格局,使得俄罗斯能够依托乌拉尔工业区,增强对哈萨克北方湿冷平原的地缘影响力。所以这里的俄罗斯化程度相当高:不但在产业体系上与乌拉尔工业区深度融合;直到苏联解体前,俄罗斯族在当地的人口比例也远超过哈萨克族;甚至直到今天,这里仍然是阿拉木图之外,哈萨克境内的俄罗斯人主要聚居区。
东南山地、里海沿岸、北部平原,三大次级地缘板块,共同奠定了哈萨克斯坦的国力基础。 但这样引发了一个问题:这三大板块彼此间的地缘关系实在过于疏远。以三者为基点,正好构筑一个三角形,将哈萨克囊括期间。 如果哈萨克斯坦领土狭小,那这种格局倒也影响不大,但它偏偏是个有272平方千米的领土大国,这么广阔的架构下,三大主体地缘板块却撕裂至此,从地缘结构的角度来说,这意味着哈萨克斯坦存在着天然的分裂风险。 当然,如果哈萨克斯坦是在沙俄或苏联控制下,这种撕裂是不可能发生的。以莫斯科的实力,足以在整体上将哈国牢牢控制,任谁都不敢不服。 但随着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问题就来了。单凭它一己之力,压根就没有能力将这三大板块有效整合到一起。如果任由这种局面持续,三大板块经济上自成一体,彼此间又缺乏有效联系渠道,天长日久,总有一天会导致政治上的解体。 这当然是哈萨克斯坦所不允许的。但地缘结构决定了,它自身又不具备扭转这种趋势的能力。既然如此,它的唯一选择,就只能是依靠俄罗斯,靠俄罗斯这个外力,来维系国家的统一。 但依赖俄罗斯,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必须为俄罗斯马首是瞻。 要搁在从前,哈国作为俄罗斯的边缘加盟共和国,虽然政治地位没法提,但当时苏俄国家强大,所以有能力带动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政治上的受制,起码能有经济的实惠补偿。 可如今不同了。现在的俄罗斯,工业体系已经大幅解体,不但无能力再拉哈萨克斯坦,反倒因为二者同样是靠对外售卖资源维生,所以反倒在相当程度上形成竞争——而政治上的从属地位,决定了哈萨克在这种竞争中,天然处于不利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哈萨克再追随俄罗斯,经济上的性价比越来越低。 但哈萨克斯坦对此亦无可奈何。地缘结构层面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的统一,离不开强大外力的支持。 那么,俄罗斯是如何帮哈萨克斯坦维稳的呢? 这得从中亚的地缘格局说起。 前文中,云石君已经说过,哈萨克斯坦虽然疆域辽阔,但整体可开发价值有限,所以地缘实力算不得强大,但它作为亚欧大陆十字路口的地缘区位,决定了它是天然的东西方各大文明的逐鹿场,所以无法孕育出独立的文明体系。在古代,这里被伊斯兰文明强势吸纳,近代以后,北方的俄罗斯文明崛起,并在政治上将其收入囊中,并用自己的斯拉夫——东正教文明体系,对其进行强势改造。基于这一系列历史原因,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在文明体系上,形成北俄南伊的格局。
进入现代后,伊斯兰已日趋衰落,而随着冷战结束进,俄罗斯也元气大伤,哈萨克为求经济发展,开始摆脱传统的南北格局,转而向东西两大方向拓展——向东,与中国经贸合作,向西,积极谋求打通里海——黑海的战略通道,建立与欧洲的直接交流渠道。这样一来,欧洲和中国的影响力就又随之进入。 这下就麻烦了。 如果哈萨克斯坦内部地缘结构规整紧密,国力也比较强大,那它完全可以一个整体的姿态,与各大文明体系开展交流,在从中获利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完整和统一。 可是哈萨克斯坦内部地缘结构四分五裂,这意味着,哈国的对外交流,也呈现出各板块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惠及其他部分。而且由于哈国国力远不如中欧,所以这种对外交流合作自然而然的是由中欧主导。这种局面持续下去,里海沿岸低地的欧化程度会日益增长,东南山地的汉化程度也会逐步加深。而北部湿冷平原和中南部荒漠,则会仍旧延续传统的斯拉夫与伊斯兰体系。 西亲欧洲,南靠伊斯兰、北附俄罗斯,东依华夏。一个国家,竟然有可能在四个方向,形成四个全不相同,彼此间又互相独立,缺乏融合通道的经济和文化体系。如果真让这种局面形成,哈萨克斯坦政治解体的风险将难以避免! 只是哈国也没有什么办法。俄罗斯和中东的伊斯兰国家都是资源输出国,只有中欧要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也只有这两个世界级工业经济体,才可以向哈萨克斯坦提供现代工业品。在俄罗斯力有不逮的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如果不想退回到游牧时代,则不能拒绝跟中欧深入合作。 既要维系统一,又要促进经济。面对这种两难困境,哈萨克斯坦仅有的选择,就是在政治上紧紧追随俄罗斯——虽然这会让哈萨克在经济上吃些亏,但只有依靠俄罗斯的强力维持,才可以有效压制对外交流带来的分裂基因增长,进而维护国家在政治层面的统一。 不过,近些年来,哈萨克斯坦的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地缘影响力的逐步西进,让哈萨克斯坦发现了既能摆脱俄罗斯钳制,又可以保证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影响力怎样改变哈萨克斯坦?关于这一点,云石君在接下来的《地缘政治45:哈萨克为什么会亲近中国》一文中继续分析。 注: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44篇——哈萨克斯坦之第1部分。喜欢地缘政治的朋友,可以关注云石微信公众号:yunshi911(长按可复制),收看云石地缘政治全部文章。 |